第2頁(第2/2 頁)
滑縣知縣強克捷佔了先手,所以在閏中秋之前被官府緝拿歸案。
在北京,林清望眼欲穿。
在滑縣,李文成鋃鐺入獄。
援軍不到,林清只好孤注一擲。這就埋下了敗亡的種子。
有一個人,&ldo;清史&rdo;留名,那就是強克捷。是他探聞到天理教起事的訊息,火速上報河南巡撫高杞、衛輝知府郎錦麒,請求發兵鎮壓。高、郎二氏皆疑他輕事重報,不予理睬。再申三申,仍無回復。強克捷終不敢輕輕放下。作為知縣,他深知李文成為滑縣人氏,逆案一出,自己即難逃督察不力之責。縱容反叛,罪在不赦,與其失職而死,毋如為國而亡。死我一個強克捷,能保國家社稷,能安黎民百姓,何憾之有?想到這兒,他不待批覆迴文,即密傳衙役人眾,往捕李文成及其死黨二十四名,且連夜突審。李文成不招。強克捷則命夾棍侍候。連夾帶敲,李文成腿骨碎斷。強克捷認為主犯斷足,已不能逃逸,遂收獄拘押,再作審理。4
驚聞首領被捕,九月七日(9月30日)滑縣天理教徒聚眾三千,圍攻滑縣。城中僅有快班皂役,並無精兵良將,如何守得?城破,強克捷與家屬十數人被害。另一種版本的說法,教眾圍攻,強氏縋城走封邱,搬取救兵。嘉慶帝聞其死難,發了&ldo;卹典&rdo;,強不得已自殺。
李文成被救出獄,遂扯旗放炮在滑縣聚眾反叛。&ldo;地下鬥爭&rdo;變成了&ldo;武裝起義&rdo;,這在客觀上是不利於林清紫禁城奇襲的。
沒文化,即少計劃。
小人物不足成大事。
歷史失憶的部分是,李文成被救後為何不迅速派人與林清聯絡,告以先發之變?林清又為何未在起事前派人與李氏作最後之溝通?
呼應了本書的主題,在這兒我們要以後來人的清醒指出,由於李文成的被捕,林、李二人失去了&ldo;會師&rdo;的機會。孤軍為戰者險!何況勝利?其次,因為高杞、郎錦麒二人的翫忽職守,河南官軍失去了&ldo;圍剿&rdo;的良機。甕中捉鱉與放虎歸山,這是多麼不同的戰術啊!強克捷的忠君報國成了個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