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善於平面思維,又善於立體思維;善於發散思維,又善於收斂思維等等。
其次,領導者要具有開放型的管理方式。領導者不僅要熟悉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而且要善於從管理的實踐中去學習管理、改善管理;不僅要重視領導群體之間的縱向和橫向上的聯絡,而且要重視學習和借鑑國內外的管理經驗,及時捕獲、整理、分析和反饋各種資訊,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僅要有依法嚴管的意識,更要有民主管理的作風,增強管理的透明度,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再次,還要具有開拓型的工作方式。領導者要善於獨立思考,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高度的靈感性,不斷克服慣性思維和墨守成規的常習,樹立“無功即過”的觀念,強化競爭意識、進取意識和敢創意識,要善於權衡利弊、捕捉戰機和果斷決策,要在影響全域性的關鍵問題上迅速做出成果來,成為開拓者。
此外,要發揮領導魅力、整體配合和群體效能的作用。
第一,發揮領導魅力作用。
領導者要善於運用領導魅力去對被領導者產生吸引力、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使其在部屬、群眾和人民中產生“四種心理”效應:即對特定群體的歸屬心理效應、對傑出人物的崇拜心理效應、對行為表率的模仿心理效應、對權威的遵從心理效應。
第二,重視整體配合作用。
領導者要圍繞整體目標,明確分工和協作的範圍,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聰明才智;要組織“大兵團作戰”,避免“單兵作戰”;要搞好人、財、物、時間、資訊的協調,避免和減少浪費。
第三,偏重群體效能作用。
領導者不僅應該懂得主要依靠領導群體的智慧和才能去對被領導者產生積極的領導作用,而且還要善於運用一系列現代領導科學和領導藝術,十分巧妙地使各個領導成員在特定的管理領域裡“展其所長,避其所短”,達到年齡、知識、專業、特長、能力的互補,從而在整體上形成意想不到的能力“疊加”和智慧“疊加”,最終產生巨大的群體效能。
效率是智慧與實幹的結合,對於日理萬機的領導來說,更需要管理好時間這一最寶貴的資源,成為高效能的人。時間的管理是一門學問。一個成功的人一日擁有24小時,一個失敗的人也擁有24小時。就時間的長短來說,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把同樣的工作交給不同的人,他們所耗費的時間卻各有不同。這是因為有些人辦事效率很高,有些人效率很低,甚至光說卻不練,所以最終就不會有什麼成就。產生這個差別的原因,除了是學識和能力不同外,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為時間管理不同。做事效率高的,往往時間管理較佳;而做事效率低的,則時間管理十分差。
絕大多數人都有目標、有理想,但是有些人的目標或者理想卻往往成為“空中樓閣”。因為他們的夢想和行動脫了節,心中希望得到這樣,卻沒有真正去做,問其原因,他們的藉口總是“沒時間”。無疑,人人都很忙碌,除了日常工作外,還有很多生活瑣事。要使自己向目標邁進,那就一定要做好時間管理。
第三節 有思想重行動企業才有生命力(4)
良好的時間管理是獲得成功必備的條件之一。一天的時間不多不少,只有24小時,時間管理做得再好,也不能令一天的時間增加一些。可是,效率的提高,會使時間不斷增值,這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之一。時間管理的第一步,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觀念問題。時間管理,一定要集中精神,專心致志。在讀書時讀書,遊戲時遊戲,不要把心神分散。
我們的社會有太多的資訊和事情充斥其中,人們的思想也千變萬化,很多時候難以集中。現代人的精神缺陷之一,就是集中精神比較困難。但是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