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眾所周知的歷史(第1/2 頁)
翠花婆婆?翠花屯?
不對?
冥思苦想了半天,把自己腦袋裡所有的記憶翻了好幾遍,還是對不上號啊?!
叮!
終於想起來了,自己曾經在某個文獻上看到的一段文字:
康熙二十四年,翠花公主辭世,年僅33歲。康熙皇帝對她的離世深感悲痛,他派人將翠花公主的靈柩運回鰲拜家族墳塋,葬入瓜爾佳氏的祖墳。並親自為她寫下碑文,追封她為恭愨長公主,以表達對她的懷念和敬意。
瓜爾佳氏的祖墳所在的沈北新區虎石臺境內的治安村,原來叫翠花屯。恭愨長公主葬於此處以後,翠花公主之名,就慢慢的叫開了。
當初聽到翠花公主故事的時候,佟渺然是滿滿的憤怒,為這個公主不平了很久。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有記錄的各朝代的公主們,似乎都多多少少作出了犧牲,甚至付出了生命,歷史書上才有她們的一紙記錄。
翠花公主作為順治皇帝唯一成年的女兒,康熙皇帝唯一的長姐,孝莊太皇太后唯一親自教養長大的孫女,為了穩住鰲拜,十五歲便下嫁其侄子瓜爾佳·訥爾杜。
鰲拜被擒後,朝中大臣在見鰲拜失勢之後,紛紛都向康熙帝舉報起了他曾犯過的罪行:“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出自《清史稿·鰲拜傳》)
大臣們用鰲拜的三十條罪名向康熙請示,不僅想判處他以死刑,還想革除他所有的親族籍貫,沒收他全部的家產。
但是,康熙帝卻念及鰲拜曾經為清朝江山所做出的貢獻,不忍將其誅殺,只是“褫職籍沒”。
當然了,到了這個階段,鰲拜的親族們不受這場政治風波中的連累,幾乎不可能了。親族們都遭到了流放,已經嫁入瓜爾佳氏的翠花公主也不例外。
沒辦法啊!在古人的認知裡,女兒一旦嫁出去,那就代表著她已經是夫家的人了,與母家再無瓜葛。
曾經高高在上的翠花公主,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只能跟隨丈夫訥爾杜,被流放到關外的盛京生活。
盛京雖然是清朝金人舊都,可也是個偏遠苦寒之地,清朝一直的流放之地寧古塔,就在盛京。罪人被流放到寧古塔以後,他們需要在這開荒種地,修橋築路,無一例外。
有些犯人,還會淪為駐守在舊都官員的家奴,在這裡端茶送水,做牛做馬,受盡屈辱。
且不說翠花公主會不會在這場流放中受盡折磨,就她的皇家身份,無疑更容易被夫家的人記恨,拿她洩憤,也是人性使然。
由此,不難想象出,翠花公主在這樣的日子中,會遭受到怎樣的對待。更讓人揪心的是,這樣的日子,翠花公主一過,就是八年!!!
翠花公主在這樣的絕境裡,艱難求生。在佟渺然看來,應該不是因為她認命,而是她心裡仍然把自己的弟弟和祖母,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她要用自己的苦難,換來康熙皇帝的不被人詬病。
或者,心裡也還有一些些的希望和幻想,堅信曾經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弟弟,祖母,不會棄自己於不顧。又或者,在她嫁入瓜爾佳氏的時候,已經抱著犧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的決心了。
而除掉鰲拜後的康熙皇帝,此時,才真正的成為了一朝天子。
正式的掌權後,康熙皇帝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設立東廠、內閣等政治機構,以此防止再有朝臣專權;也實行起了“攤丁入畝”的農業改革,以此提高國家稅收,減少百姓負擔。
在康熙的勵精圖治下,清朝再次煥發出了“生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然而,考慮到了全天下人的康熙皇帝,唯獨忽略了自己那可憐的姐姐,翠花公主。公主還在盛京受苦,康熙皇帝卻已然將她拋之腦後。政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