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童幼不許(第1/4 頁)
“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代不明而民多夭。”————————【漢書·王吉傳】
在運河的籌備工作中,還是有人強調了儒學的重要性,對此皇帝也來者不拒,下詔開始讓明經科的師生做好充足的宣傳,從大禹治水到王景治河,讓世人知道大運河計劃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以減少那些勞民傷財的聲音。
隨著太學這個學術中心開始轉向正統儒學經書以外的研究,各地州郡學校也開始隨著政治風向有所偏重,這也導致不少開明的大儒開始有所轉向,主動吸收這些學說,提煉精華,融入到儒學的理論體系中。在融合這些實用主義的技術知識後,發展數百年已現頹勢的儒學的宛如重獲新生,在皇帝的刻意引導下,以一種可怕的速度向著歷史上未曾出現的方向完善。
尤其是六藝之一的‘數’,在劉洪等鑽研算術的學者們推動下,在接受皇帝有限的一些數學知識的點撥後,很快就將古今的數學知識進行了歸納匯總。一個月後,在劉洪八十歲生日那天,凝聚了他畢生心血的著作終於告成,皇帝命陳王劉曦代為賀壽、以示殊榮,又特別為此書賜名為《算經》,不僅用於太學,還將是以後皇子們的必學教材,款以‘經’名,可見皇帝對這本書的重視。
十餘年來,隨著改進的最新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等發明得到推廣,大量廉價的書籍進入坊市裡巷,雖然印刷出版還屬於朝廷專營,嚴禁私印,民間仍流傳著大量的書籍,除了官方正統的經書以外,還出現了不少詩集文集、筆記誌異,文學的興盛帶動了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讀書識禮,風化大行,像是孔融、許慈等宿儒更是幸稱遇到了盛世。
坐在馬車裡,皇帝掀開簾子的一角看著外面熱鬧的街道,忽然叫停了車子,這幾年他深居簡出,除了出城去上林苑以外就很少到城中來,倒還沒有見到如今長安城日新月異的風貌。
“看來朱皓他們做得很不錯,這麼多年,京兆總算有了往日的氣象。”皇帝看著遊人如織的熱鬧場景,不由得誇讚起才剛卸任的京兆尹朱皓的成績。
如果以前只算是民生恢復,此刻的長安在經歷王凌、蘇則等幾任能吏的治理下,倒真的煥發出了昔日長安的盛世景象。
隨乘同車的中書令賈詡抬眼瞥了下鬧市,輕聲說道:“京兆乃天下腹心,自然要為天下作出表率,雖有幾代能吏之功,但陛下簡拔之明也不可忽視。”
“那你說,新任的京兆尹邯鄲商,是個什麼樣的人?”皇帝不置可否,放下了車簾,轉頭問向賈詡。
賈詡語氣澹澹的說道:“依臣看,他是個不甘心的人。”
邯鄲商是初平年間就為朝廷任事的老人了,當初是受荀攸的舉薦才得以任用,最後在益州刺史任上一待就是十餘年,這次皇帝將其調任為中二千石的京兆尹,雖說是升了半級,但誰又願意離開富庶的益州,到京兆這個處處達官顯宦的地方看人臉色?
只是朝廷權威日重,邯鄲商無力違抗,只得收下不滿,乖乖的與原交州刺史龐羲做好交接,在漢中秦嶺間踟躕流連多日,才姍姍來到長安。
“我聽說他此行出川,光是蜀錦就帶了上萬匹?”皇帝雖是發問,但早已瞭然於心:“更不說其他財貨,看來他這麼多年,在益州過得很不錯啊。”
賈詡不以為然,笑著說道:“川中富庶,他若是什麼也不帶,豈不是跟古之君子廉吏一般了?可惜世間又豈盡是這樣的君子?”
“且看他一段時日吧。”皇帝沒有繼續再往下說,邯鄲商此人忠心是有的,在危難時就為朝廷效力。能力也不是說沒有,幾次大的戰事都仰賴益州物資供給,邯鄲商如果能力不行,皇帝也就不會一直待在那麼重要的地方。
只是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上待久了,會不利於朝廷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