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裁撤十三衙門(第1/2 頁)
至於十三衙門的來龍去脈就更簡單了,滿清還在關外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十三衙門,是吳良輔為了攬權,忽悠順治,廢掉內務府,參照明朝二十四衙門,重新組建的衙門。
龔鼎孳作為文壇大佬,揮毫間洋洋灑灑用了三千字完成,考慮到董亮的文化水平特意用了平實的語言,甚至破天荒的加了一些標點。
當董亮拿到這封信,感嘆道有了這麼一位熟悉政務的大佬,許多思路果然就清晰了許多。同時也感嘆,要想制止黨爭,解決的方法決然不是分權,而是集權。
將權力集中在最頂層,不給下面一點湯。
可見在這封建時代,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法最終都會指向集權,也只有集權才會讓這個國家機器運轉的更加順暢,難怪歷朝歷代解決什麼危機,最終都會加強中央集權,簡直是路徑依賴,沒改了。
黨爭的原因明白了,董亮自然準備依葫蘆畫瓢,恢復科道官員的權力,至於什麼用理由和藉口?
當然是蘇克薩哈一案啦!
蘇克薩哈這個狼心狗肺的混賬做了如此滅絕天理的事情,明明證據(傳單)散的滿大街都是,居然沒有一個官員向皇上告發,可見你們這些個內三院大學生,六部尚書,乃至於議政王大臣都是酒囊飯袋。
就是因為你們阻塞了言路,才造成如此慘劇,所以恢復諸科道官員的權力很合理吧!
一想到黨爭的事情搞定,董亮心情就大好,心想一定要讓滿清大臣沉浸式的感受一下明末的黨爭氛圍。
是時候給這些議政王大臣上點對抗了。今年開科取士,有那麼多進士,是時候讓他們整頓一下滿清的官場了。
要麼躺平,不做事,不管事。事情不做就不會錯。
只要你做事,就別怪我大清依法治國了,反正以大清律的嚴苛,挑刺還不容易?
董亮此刻在心裡咆哮,百官們!都給老子徹底捲起來,看看在這個修羅場誰能笑道最後。
黨爭的事情搞定,接下來就是吳良輔了,殺之如同殺雞般簡單,董亮之前擔心的關如何裁撤十三衙門問題,在瞭解其前因後果後,董亮的擔憂徹底消失了。
他取代吳良輔的生態位看來阻力沒有多少。
畢竟吳良輔乾的?他就幹不的?怎麼說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滿清功勳之後,對比吳良輔這個漢人太監。八旗勳貴的接受度就大的多了。
所以董亮決定將十三衙門變為內務府,並且將內務府管理大臣給索尼,以此做為交換,然後以小吞大,將都虞司併入粘杆處,然後獨立出來,單獨找一塊地辦公,並由皇帝直轄。
一般一個案件完成,需要偵察、抓捕、審判、關押這四個流程,要想重建東廠,必須要將整個流程形成閉環,不假於人手,才能擁有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權力。
目前這四個權力都是分散的,甚至每一個權力都有幾個部門同時領導,互相制衡。
現在握在董亮手裡的只有大理寺這個名義上的審判權,這個審判權董亮準備在所謂的皇后黨成型後再轉移。至於偵察和抓捕,那就在陪同皇帝出遊的時候,慢慢的抓在手裡。
皇帝出遊,不得暗中先派探子探底?不得有護衛保護皇帝安全?不成立一支專門的隊伍抓捕刺客?萬一有明朝探子和刺客怎麼辦?
至於誰是探子誰是刺客,那就得由董亮說了算,這偵察與抓捕的權力不就落到了董亮手裡?
至於關押,對不起,事關朝廷機密,這犯人得我們粘杆處親自關押審問。如此辦幾個答案後,讓粘杆處的偵察、抓捕的權力實際上存在,等到百官適應了,再正式透過法律詔書將這個權力名正言順的握在手裡。
而最後一個關於標點的問題,龔鼎孳就沒有回答了。
對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