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韓趙盤算(第1/2 頁)
在齊國平陸西北六十餘里,濟水以南二十餘里的地方,坐落著一座山峰。
此山乃是泰山餘脈,因為靠近齊國濟水南岸的谷城,因此而得名谷城山。
後世一千多年的唐朝詩人劉禹錫曾在其《陋室銘》之中說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雖然這一座谷城山並沒有東方的泰山那般高聳,但是與一位不亞於仙人一般的賢人生出的那一段淵源,卻是讓它添了幾分仙靈之感。
要說這位賢人究竟是誰,就不得不提到漢初三傑之一張良了。
他曾在下邳城外的圯橋之上三次將自己的鞋子扔下,以此來測試張良的心性,而張良卻能夠三次將鞋子替他找回。
眼見對方透過了自己所設下的考驗,這位賢人於五日之後將一卷書贈予了此刻正處於窮困之中的張良。
那捲書的名字叫做《太公兵法》,而那位老人則因為那句“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被後世之人稱之為黃石公。
說起來這都是後話了,如今還在戰國之世,距離秦末還有一百餘年。
張良的祖父在這個時候都還沒有成為韓相,更不用說是成為谷城下的一塊黃石的黃石公了。
不過往日裡還算平靜並沒有多少人到來的谷城山,今日卻是多了幾分肅然的氣氛。
通往山頂的道路之上,一隊隊身穿甲冑計程車卒列陣而立,他們目光之中更是充滿了警惕的神情。
順著道路一路向上看去,只見這些隊伍之中所豎立的那一面面旗幟之上或是寫著趙字,或是寫著韓字。
山頂之上,兩道身穿著諸侯服袍的中年人身影靜靜站立,從剛剛的旗幟之中,這兩人的身份已然是不言自明。
將自己的視線投向遠處,俯瞰著腳下前往一望無際的平野,韓侯韓若山的心中頓時有一股豪邁蓬勃而起。
沉吟了片刻之後手指指向東南方向,就聽這位韓國國君對著身旁的趙侯趙種介紹道:“趙侯你看,從此地往東南再行六十里,便是此次諸侯會盟的平陸了。”
聽到了韓若山的介紹之後,趙種在臉上顯出幾分瞭然之色的同時,腦袋也是輕輕地點了幾下。
“確實是一片大好江山啊,只是不知日後又將歸屬何人?”
同樣瞭望著遠處的風景,趙種的吐出的話語之中除了有與韓若山一般的澎湃,更發出了一道江山誰屬的疑問。
至於趙種這道問題的答案究竟是什麼,那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數息之後,將目光從遠處的那一片平野之上收回,趙種的目光隨即看向了一旁的韓若山。
“若是我沒有記錯的話,濮陽之戰之後中路聯軍的連戰連捷的輝煌戰績之中,奪取谷城的就是韓軍吧?”
“能接二連三地輕鬆奪取齊國在長城以西所擁有的疆土,韓軍士卒的戰力卻是令我刮目相看啊。”
“趙侯如此說,實在是有些過譽了。”
對於趙侯稱讚自己麾下的韓軍,身為韓侯的韓若山心中自然是一百個欣喜。
不過在表面之上,他還是帶著幾分謙虛回應道:“我韓軍不過是藉助了濮陽之戰的大勝之威罷了,要論戰力精強,趙侯麾下的趙軍卻也不弱啊。”
“在對齊之戰打響之初,趙國便連奪齊國在河水以北的河間、靈丘、平舒等城邑,戰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韓若山沒有注意到的是,就在他說起趙軍在開戰之初的戰績的時候,趙種的雙眼之中卻是有一絲陰霾閃過。
倒不是說趙種希望看到趙軍失敗,而是這些與中路聯軍所取得的輝煌戰績相比,實在是有些不值得一提了。
要知道中路聯軍一十三萬大軍可是從齊國的最西邊,一直打到了齊國原本的齊長城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