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宣傳(第1/3 頁)
所謂未慮勝,先慮敗,一場近乎滅國的戰爭,肯定不能不考慮失敗的可能。朱翊鈞先跟劉顯講清楚戰爭的目的,隨後又問起若軍事行動失利,將如何處理。
劉顯回奏道:“臣在武學這一年,所得勝過臣戎馬半生。臣以為,新軍三千,足以橫掃緬甸。若以之為主力,匯聚大軍,千人即可當對方數萬。”
“只要火力充足,臣以為打緬甸不用一萬新軍,三千足矣!”
朱翊鈞聽了,心中欣慰,但嘴上說道:“都督不可輕敵。一者我軍深入,地利非我所有;二者四面皆敵,人和非我所有;三者緬甸多雨,不利火器,這天和雙方共有。若輕敵了,恐招敗績。”
劉顯現在對新軍的作戰能力有些迷信,聽了嘴上應是,心裡卻不以為然。朱翊鈞將清末三元里抗英的故事拿出來,改頭換面的說了,把戰果也誇大了十倍,這才引起了劉顯的重視。
朱翊鈞道:“此類戰事,最忌諱的是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因此到了緬甸,也要講究軍紀,且不可浪戰。”劉顯聽了點頭,大聲答應了。
朱翊鈞見打消了了他輕敵的念頭,又問了對付象兵的戰法、關於山地作戰的一些要點,劉顯都對答如流。朱翊鈞最後聽他非常清晰的闡明瞭作戰系制定的,關於戰事失利的應對方案,才知道劉顯名將之名並非幸致——總算放了心。
......
萬曆四年在朝廷安排好出徵緬甸之後結束了。在年底的總結詔旨上,朱翊鈞表彰了第二批雙優異官員。本次共有六十八個縣令、十五個知府,獲得了朝廷蔭官一名的獎勵。
而在萬曆三年年底,僅有六個縣令,一個知府獲得了朝廷蔭官一名的獎勵。
獲獎官員可選後代一名,直接走武官錦衣千戶虛授或百戶實授;也可走文官途徑進國子監讀書後直接選八品以下實授官職;特別優異的一個典型,被皇帝直授同進士出身,兒子還沒加冠,七品官直接到手。
這下子刺激的有點厲害,讓已經被擰緊發條的各級官員,在本年度出現了好幾例過勞死。因為黃淮大興工役,萬曆四年直接犧牲在工地的下層官員也達到了十一員名。
此際明代並無過勞死的概念,天下官員都以為這幾位犧牲的官員是倒黴催的,得急病死了。
朱翊鈞對此卻心中有數,在進行了詳細調查後,安排人把他們的事蹟寫成長篇通訊,在兩京報紙上發表。號召天下文武向他們學習的同時,又安排侍從室宣傳處組織了“萬曆三年忠臣先進事蹟宣講團”,在天下各府巡迴演講。
令朱翊鈞想不到的是,這後世已經老掉牙的手段,自己每次聽都打瞌睡的宣講——在皇權社會的大明朝效果好出了天際。
宣講團成員是由過勞死官員的家屬和手下組成,演講稿都是朱翊鈞手把手教侍從室的大筆桿子寫就。何處平鋪、何處高潮、何處催淚都安排的停當。
結果在京師的第一次演講,就把京官和順天府官員聽成了淚人。一場場催人淚下的演講,一幕幕感人肺腑的事蹟,這些官員對皇帝的忠誠、對民族的熱愛、對人民的深情和對事業的眷戀,給整個京師官場來了個靈魂洗禮。
隨後宣講團根據每一場報告反饋的資料,對每一篇稿子再次精雕細琢,而演講師也在宣傳處的培訓下,不斷提升演講水平——等過了北直隸之後,所有演講都達到了神而化之的境界。
尤其在黃淮大地,因為有共鳴共情,到了場場爆滿,淚流成河的地步。黃淮大地的各級官員紛紛表示,若不把兩河治理好,上對不起老天爺和皇帝,下對不起父母和百姓,哪有臉拿俸祿,浪費糧食?
如果此際有無人機拍攝,就會看到黃淮大地,大工地到處都是。而近乎全部的工地上,都有紅旗招展、標語飄飄。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