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籌備(第2/2 頁)
。最終,古希臘留下的邏輯、科學種子雜交,終於在突破中世紀桎梏的歐洲發芽、開花,結果。
朱翊鈞倒沒有全盤接受這一理論,但鉛玻璃的發明確實是他發展大明醫學必不可少的一步。萬曆二年十一月份發明了鉛玻璃,萬曆三年正月,第一臺顯微鏡就送到了醫學院——朱翊鈞這個穿越者,真正意義上推動了歷史的車輪轉到了一個未知的方向。
顯微鏡的發明,促進了大明的微生物學從無到有,茁壯成長。而皇帝的格物之論,也從京師逐漸生髮,又經過報紙的宣傳,慢慢擴散到了整個天下。
有了這一利器,再加上解剖學的配合,京師醫學院在萬曆三年先後突破了傷寒、瘧疾、血吸蟲三大疾病的致病機理。
有了機理,防治就有了方法。醫學院利用朱翊鈞指導的衛生防疫知識,經過精心準備,萬曆三年底獻上《疫病防治》醫書一部,朱翊鈞隨即頒行天下並在兩京報紙上連載。
......
定下了伐緬之議後,醫學院將按照皇帝旨意,派出教師五人,學員三十人,在京營先開展一波疫情防治衛生條例的宣貫;隨後精選出聰明伶俐計程車兵三百,緊急培訓外科急救知識,到戰場上當醫務兵使用——而這些教師、學員,將在戰場後方建立世界上第一個野戰醫院。
有了隨軍醫護,這隻徵緬大軍算是武裝到了本時空全世界最豪華的程度。
......
因為這一仗關係到帝國穩定緬甸的戰役目的能否順利達成,這主帥選擇也頗傷腦筋。
在主帥選擇上,武學作戰系在殷正茂的帶領下,也向朱翊鈞提出了好幾個人選。
一開始他們按照國朝“以文制武”的傳統,選擇的主帥都是文臣——殷正茂當仁不讓,主動請纓要到緬甸開疆擴土。
被朱翊鈞親自否定後,正經起來的作戰系終於提出了履歷豐富,戰功卓著的人選:
排在第一位的為劉顯。這位老兄現在六十歲,祖籍江西南昌。他生而膂力絕倫,也讀過幾本書,但家貧落魄。後來跟著朋友跑到四川,在鄉下做了幾年私塾老師。
劉顯當老師期間,教的學生打架比背書厲害。他朋友一看不是頭,建議他賄賂當地衙門,冒籍為軍戶從軍。
當兵之後,劉顯終於顯露鋒芒。嘉靖三十四年,宜賓苗亂,巡撫張臬出兵征討。這位老兄陷陣格殺五十餘人,擒首惡三人。
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劉顯由此功直升副千戶,他不太滿意,又跑到兵部花了一筆錢,加銜指揮僉事。此後就進入升官快車道——歷任浙江都司參將,曾於浦口岡下大敗倭寇,遷副總兵,後又盡殲劉家莊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充總兵鎮守廣東時,率軍赴福建援助抗倭,與戚繼光、俞大猷等連續破倭。繼任狼山總兵,統制大江南北,防倭進犯。
萬曆四年的此際,劉顯進官都督同知、左軍府都督,任作戰系教授。系主任殷正茂在推薦報告上點評道:“顯有將略,但居官不守法度。”
報告報到兵部尚書處,譚綸又加了一段點評:“精悍馳騁之能,在靖江伯之上——然御軍全無紀律。”
朱翊鈞看了點評之後,心裡先打個突,接著看他們推薦的第二名主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