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東壁(第1/2 頁)
萬曆二年的九月,太和山餘脈中的尼姑通真和妙真兩個在下山化緣的時候,剛出山門不遠,就途遇兩個落難的旅人。
其中一人為老者,鬚髮已經花白,戴著著瓦楞帽,身穿青布衣,躺在山路邊上的一塊大石頭上,嘴裡直哼哼,頭上都是黃豆大小的汗珠。
身邊一個三十多歲的英俊男子,看樣子像是老者的子侄。穿著一件綢衣,身高體壯。此時他口邊都是黃綠色的草藥汁液,正在給老者已經腫脹的腳脖子上敷藥。
通真年歲不大,生著一對桃花眼,有些姿色。妙真年歲更小,帶髮修行,僧袍也掩不住其體態風流。
她們兩個雖然平日裡做些風流勾當,但出家人的憐憫之心還是有的。見狀行了個佛門單手向上的稽首禮,溫言問發生何事。
那老者哼哼著不答,那青年男子合十回禮道:“兩位尼師有禮了。某姓龐,這是我師父,姓李,我們都是坐館的大夫。因來太和山採藥,師父崴了腳,筋骨腫脹,故此這般。”
通真聽他不是本地口音,笑了笑道:“原來是兩位杏林先生當面,老丈年歲不小,卻為了些藥材如此奔波,可憐!”
“貧尼所居就在前方不遠,如果老丈能走動,可到庵中修養幾日——這房錢吃食,你們看著給點就是;若沒有,就算了。料我家長老也不差你兩個幾頓齋飯。”
姓龐的聽了,不敢自行做主,用眼睛看躺在那裡的老頭。此時藥物可能起作用了,老者不叫喚了,打量她們兩個幾眼,笑著對通真道:“謝謝兩位小師父仁心,我們在山下住著店,還有個小廝在那裡看行李。若不回去,恐他驚慌。”
通真聽了,也不為己甚。合十道:“如此你們在此休息,我們下山去也。到了山下鎮子,可用給老丈僱個滑竿來?”
姓李的老者聞言,道:“如此多謝兩位師父,若方便時,還請費心,老夫這腳卻動彈不得。嗯——你兩個身體若有不適,可用甘菊苗搗爛煎湯,先燻後洗。”
姓龐的青年聽了,那嘴角抽抽的像是發了羊癲瘋。通真、妙真聽了,不明所以,以為老者昏聵了說胡話。
見老者沒有解釋的意思,兩個尼姑和二人行禮作別,自行下山。才從山路上轉了半圈,就見四個漢子,兩個空手,兩個抬著一個空滑竿跑的呼哧帶喘,與她們正面相遇。
見了通真兩個,為首的一個壯漢打招呼行禮,問道:“師父請了。你們從山上下來,可曾見一受傷的老者?”
通真、妙真見他們穿著打扮,像是行走江湖的漢子。忙合十道:“正是。就在此處不遠,你們轉過這段山路就能看見。”
那漢子聞言長出一口氣,連忙謝過,又催著另外幾個趕緊上山。妙真見他們往上跑的呼哧帶喘,卻行動敏捷。小聲對通真道:“師姐走了眼也,那老頭必是富貴人,卻是放過了好買賣。”
通真聽了,打她一下道:“你這妮子,自從破了戒,卻無日不想著那般事!這幾個若為僕從,那老者身份卻不是我們能攀得上的。咱兩個還是到鎮子裡,找那行腳的商人,勾一個上山,盤纏幾日罷!”
這兩個下山化緣不提。那四個大漢此時已經跑到了老者兩個身邊,打頭的漢子苦笑著說道:“李太醫這是何苦來?某這又是轉了好幾個月,才找到您老。如何不聽皇帝召見進京享福,卻跑到這山上受傷受累!”
那姓李的老頭,正是嘉靖朝的太醫院判李時珍。身邊的青年,是他的弟子龐鹿門。
李時珍字東壁,號瀕湖山人,這“藥聖”大名毋庸多說。其人“考古證今,窮究物理”,歷時二十七年,寫下煌煌巨著《本草綱目》,為中華之文明瑰寶。
朱翊鈞穿越過來,對這樣的大科學家如何能不用?不大用?打聽了幾個人,聽說李時珍這個人性子剛強,在嘉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