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海瑞等&ldo;典型清官&rdo;的長處是表裡如一。致命缺點是毫無彈性,在官場上註定處處行不通,只能成為官場上的一種擺設。而曾國藩最終卻成就內聖外王之大業,這與他性格中&ldo;和光同塵&rdo;、穩健厚重的一面直接相關。善於與不合理的現狀妥協,推動曾國藩一生繞過多重障礙,直達自己的最終目標。所以他不會與天下所有考官為敵,拒絕此銀,更何況曾家景況此時又如此窘迫。
第七節 曾四老爺的鄉紳生活
由此我們需要盪開一筆,去關注一下曾國藩離家後,湘鄉曾家的經濟狀況。
如前所述,隨著社會地位由平民升為縉紳,社交費用和維持基本體面所需要的錢財也大幅增長。而曾國藩入仕初期,對此並無力提供太多直接幫助。
作為一個窮京官,曾國藩是一直盡力接濟家裡的。在傳統社會,做官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家族的事業。跳過龍門之後,對家族不做回報,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曾國藩入京之後,每年都會借上幾十兩銀子寄回家中,做&ldo;堂上大人&rdo;的&ldo;吃肉之費&rdo;。
不過,由於自身經濟狀況窘迫,為官前幾年,曾國藩對家裡幫助微乎其微。他在家信中對祖父這樣表達自己的慚愧之意說:&ldo;孫等在京,別無生計,大約冬初即須借帳,不能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rdo;
只有道光二十四年初寄回家中的六百兩銀子,確實給家中解了燃眉之急。但有了六百兩,曾家尚有數百兩外債沒有還清。可見數年鄉紳排場代價之高昂。
但到道光二十八年,曾家經濟卻出現徹底翻身之面貌。
道光二十八年,曾國潢在家信中說,這一年家中收入已達五百兩。不但負債全部還清,還頻頻買地。所費之多,甚至引起了曾國藩的不滿。他在當年家信中說:
即買竹山灣,又買廟堂上,銀錢一空,似非所宜,以後望家中毋買田,須略積錢,以備不時之需。
經濟狀況改善如此迅速,除了曾國藩寄回家中的六百兩外,更關鍵的,則是由於他的弟弟曾國潢&ldo;生財有道&rdo;。
曾國潢是曾國藩的大弟,他雖讀書缺乏天分,但性格外向,愛出頭,好攬事。操持家事,強於木訥笨拙的曾麟書。所以曾國藩勸他放棄入仕之念,專心管理家族事務,上以侍奉老人,下以照顧其他三個弟弟讀書,這是曾國藩通盤考慮後所做的安排。
既要主持家務,則處處離不開錢。而紳士發財的主要途徑就是調節糾紛,打點官府。讀過《曾國藩家書》的人,一般都會對曾國藩批評其弟曾國潢幹預公事的內容印象深刻。曾國藩做京官期間自顧不暇,曾國潢大肆包攬詞訟,成了&ldo;武斷鄉曲&rdo;的典型。
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二日,曾國潢在給曾國藩的家書中談到他替別人到廣東要帳的事,這件事曾國藩一開始曾認為根本辦不成:
弟為朱家事,兄則說&ldo;無濟&rdo;,而弟歸後,朱所留之人,又執銀票收到五百。此會經弟手者,算有千八九百,下少二千五百,將來或亦可望。若不是弟為他弄到,毫釐皆票矣。
替別人前後要到了近兩千兩銀子,曾國潢會獲得多少收入呢?接下來的信中透露了訊息:
‐文‐止要他謝三百銀,庚子年之借字除一百,實謝二百兩,退借字足矣。
‐人‐收益大約是要回帳款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間。
‐書‐曾國藩一方面誇獎他辦事的才能,另一方面又提醒他說:
‐屋‐此後近而鄉黨,遠而縣省城,皆靠澄弟一人與人相酬酢,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