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是說對人類,還是對我們?」
「對你們。」
「唔,雖然說等同於兒戲一樣的東西,不過小孩子的塗鴉常常也會打動成年人的心。」
這是在戲弄自己嗎?敷島停下了腳步。然後他又想到巨型智慧戲弄人類本身是不可想像的,就像自然現象不可能戲弄人類一樣,於是又繼續走起來。那是即使不斷想起也很難理解的概念。我們的孩子們,會把這樣的概念視為理所當然嗎?
「我想坦率地問問你的見解,聖菲研究所的山姆大叔,正在進行的時空再統合計劃的勝算有多少?」
「零。」
「這是機率性的,還是組合性的?」
「有限個解是存在的吧。我們能夠回歸到時空粉碎之前時空的解。但是其他無限個解的可能性不允許我們選出它。用無限分割有限,機率即為零。它會失控,把北美西部中域一起拖下水。」
原來如此。敷島停下腳步,重新抬頭去看頭上盤旋的圓。
通訊的最大速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光速決定了它。因為不存在超過光速的速度,因此通訊有最大速度的限制。
與此相似的問題是,計算的速度上限在哪裡?
儘管兩者提問的形式相似,但要回答後面這個問題卻很難。首先所謂計算是指什麼,這一點還沒有獲得共識。
早在上上個世紀人們就指出,年年不斷高速化的cpu,將與電子尺度相衝突,達到其上限。人類創造的東西,一旦嵌入模型,就有無休無止地成倍增長的傾向。由於宇宙本身並沒有參與到那樣的過度繁殖遊戲中來,所以會存在某種界限,腦袋撞到天花板上。如果撞的早,長個瘤出來也就完了,但勢頭太猛的話,搞不好脖子都會撞斷了。
由於計算的過程建立在通訊的過程上,所以光速之壁擋在這裡。任何東西都無法超越光速,所以只能縮短通訊距離。雖然在想像中可以將通訊距離縮短到極限,但在物理上存在界限。人類只能處理電子的世界。在這個層次上,要進行準確的計算,面臨的敵人是熱量導致的波動。
即使能夠自由運用無限的能量,也還有受到不確定性支配的普朗克尺度的世界等著。這裡登場的量子波動,沒有辦法對抗。計算過程受到光速與不確定性的夾擊。它們就像是計算速度的天花板和地面吧。
人類一直盯著不確定性這塊地板,而通稱所謂量子計算理論則是迎頭棒喝,道破它實際上是朝上的底。於是人類又破開了一堵牆,計算速度朝著更加高速化躍進。
然而根本的問題並沒有顯出前進的跡象。所謂計算,以及所謂演算法,到底是什麼?這一樸素的問題,與速度界限分道揚鑣,被丟在了原地。
實現了一個成就之後往往想要回頭看看,這是人之常情,於是作為有史以來不知重複了多少次的回顧初心的科學家們,圍繞這個問題,重新開始了論戰,但並沒有得出十分吸引人的意見。顯然不可能存在以無限速度完成計算的演算法。一般而言,演算法總會需要步驟。只要處理間隔不能做到無限小,無限高速的計算就不可能實現。然而間隔變得無限小,所有步驟也就成為一體了。雖然微分運算確實是那類操作中的一種,但所謂微分,實際也是速度本身。
如果存在沒有步驟的演算法,那麼它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速度無限的計算。但是那樣的東西既無法按次序追蹤,而且也不能再稱之為計算了吧。最快的演算法也是演算法,因此,必須有著大於0的有限的最小步驟間隔。
所以,追求計算速度,將粒子的微型化推進到極限的人類與電子大腦們,儘管獲得了量子計算這一強大的武器,但還是沒能跳出演算法這一框架。人類可以將現有的演算法透過並行處理實現高速化,但依然存在界限。
除非考慮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