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始識謀深別有功(續)(第3/4 頁)
比如如今的驃國(蒲甘王朝)雖有南中大國之名,其實就是一個號稱「屬國數十諸侯上百」的地方勢力集合體;王族即為這些大小土君、邦主們所尊的共主。但是這種臣屬關係隨著王室的興衰消長而並不算穩固。
因為原本定都室利差羅(今緬甸卑蔑)的前代驃人王室,就是被來自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南詔政權,給打的數度遷都一直跑到了如今的蒲甘城(今緬甸曼德勒西南)附近,才在五十多年前被當地所崛起的諸侯邦君所取而代之,因此,在名分大義上遠遜一籌。
因此,所謂當地驃王能直接發號施令的,也就是伊洛瓦底江西岸與親敦江匯合處的領地。而但又對外征伐之事或又是遇到外敵入侵,就要以驃王之名連橫合縱乃至許以利害關係,才能調動那些名義上從屬的列國封臣出兵助戰;就像是小號的五方天竺一般。
因此,對於沿海頻繁遭到寇掠和洗劫的訊息,當代驃王基本上就是打贏了去外敵,打輸了除內患的無所謂態度;因此,當唐人商旅突破了沿途地方勢力的阻撓,北上抵達蒲甘城之後,正缺名分大義的驃王,就毫不猶豫的一拍即合派出出使中土的朝貢團來。
當然了,等到這些國家接受了相應的條件,也讓唐人在當地又了名正言順的據點和突破口之後,接下來無論是作為中土貨物的傾銷市場還是原料產地,或又是日後海外唐人繁衍生息得以做大的聚居地,都將逐漸由不得他們自己做主了。大勢一起就算是日後有所波折,也無傷整體大局了。
而說到驃國,又不得不說起如今西南方向正在徵拓和經營當中的南詔國了。如今洱海平原上的鄭(買嗣)、楊(登)、趙(善政)各家大清平官家族的內戰,尚且還沒有分出勝負來,倒是被捲入其中的南詔蒙氏王族上下男女老幼幾乎都要被殺光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洱海平原南部大厘城的段氏家族,在來自佔據了弄棟府境內的太平西進部隊曲承裕等人暗中支援下,也在穩步壯大和崛起而聚攏了周邊結境自保城邑百姓,成為小有實力的地方割據勢力,甚至還因此暗中收留了若干王族的倖存者以備萬一。
所以將來太平軍的主要預期目標,就是未來數年內直接或是間接控制住雲南之地,最適宜農耕的滇池流域和洱海平原兩個人口富集和糧食產區;然後初步站穩腳跟之後就可以以當地人口為支撐,大規模開發境內的銀銅鉛等礦產;再透過水運轉送到西川境內之後,以為滿足鑄幣和工業生產上的巨大缺口。
然後,針對周邊的土蠻勢力的存在。以軍事威懾和蠶食、經濟滲透、文化影響和政治招撫一攬子方案多管齊下,將改土歸流而徹底消化彩雲之南,建立起自古以來的統治宣稱權的長遠規劃,儘量留給後世子孫去慢慢完成好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