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2/5 頁)
文所住的客棧去接見他。勸說其放棄請願,安心準備大考。
大考之前,真正還能安心讀書的,沒有幾人。更何況眼下書生們都忙著上書請願,四處串聯,要不就是走訪好友,遊山玩水,不管考不考得中,反正到京城來一趟不易,況且車馬旅費都是朝廷供給,不玩白不玩。這裡需要提到一點,從陳東考中狀元那一科開始,王鈺已經命戶部撥出專門款項,凡是取得進京應試資格的考生,其來往食宿費用,都由朝廷供給。由地方官府,負責發放。
而且,新地刑律當中,對於貪汙考生路費的量刑是最重的,貪汙一兩考生路費,以平時百兩計。而且,凡是有貪汙考生路費前科的官員,一經查實,永留案底,終生不得擢升。如果你在知縣任上貪汙這種銀子,那你就完了,你一輩子都只能作個七品官。
這個政策,有效的杜絕了因為家貧而無法進京趕考的情況。還有一個去年在大宋官場傳為笑談地故事。王鈺的一個門生,考中進士後,放到廣西任知縣。他治下有一個考生,成績優異,取得了進京趕考的資格,也領到了朝廷發放的旅費。可這個考生家裡太窮,他拿到路費之後,決定不進京,而將這個錢拿來給老母治病,再給家裡買頭牛。
他這小算盤打得響,可就苦了知縣老爺。萬一朝廷查下來,發現廣西少了一個考生,被恩師知道地話,極有可能認為是自己貪汙了考生的路費。知縣嚇得不輕,親自下鄉,到那位考生家裡去勸說,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自掏腰包,又給了一次。可知縣是個清官,也窮,給了路費之後,自己地家用成了問題,妻子天天責怪。這們七品父母官逼得沒有辦法,在縣衙門口擺了一個攤,替人寫信,來賺取家用。
王鈺知道這件事情後,寫信去大罵了他的門生一頓,訓斥他不成體統。倒是隨信送去了一百兩銀子,才解決這位知縣的燃眉之急。這件事情,也從側面反應出了朝廷對科舉的重視。
所以,尚同良一領到諭旨,不敢怠慢,以副相,國公之尊,親自到客棧接見。為免引人注意,他沒有乖王鈺特批的八抬大轎,而是僱了一頂小轎到客棧。
“相爺,到了。”落轎之後,隨同前來的管家叫道。
“嗯,你去店裡問問,確認一下虞允文是否在店裡。”尚同良並未下轎。管家領命而去,不多時又折了回來,在外面說道:“相爺,小人進店之時,恰逢虞相公出門,您瞧,就是那頂轎子。”
轎子?虞允文地父親為官清廉,他家裡應該不好過,即使是有朝廷撥給的路費,也不至於如此擺譜,出門還坐轎子?一念至此,尚同良掀開轎簾,向外望去。那客棧門前,停放著一頂華麗地軟轎,不像是街頭上等人僱傭的私轎。難道是京城哪位達官貴人邀請他?
“你跟著轎子,看他到什麼地方去,速速報來。”尚同良一陣沉思後,對管家說道。可沒到一柱香的功夫,管家回來了,他的答案讓尚同良吃了一驚。那頂轎子,一離開客棧之後,在京城裡七繞八繞,最後到了一個地方,福王府。
第三桶 第一百八十一碗 古今罕見更新時間:2007…12…28 18:21:57 本章字數:3604
他邀請虞允文去府上幹什麼?朝廷明令,趙氏宗族,政王趙廣外,不得干預政事,眼下大考在即,而這虞允文又是今科熱門,福王在這個時候請他過府,不怕引人議論麼?
不過轉念一想,福王才名滿天下,學富五車,有感遇詩流傳於世。虞允文也是個風流才子,兩人聚到一起,以文會友,倒也說得過去。只是,既然邀請名士到王府一敘,本可光明正大,為何還來這“七繞八繞”?王上雖然嚴禁宗族干預朝政,但對於他們的私生活從來都是不加過問的,趙創立了一個登雲詩社,廣召天下名士,以文會友,王上還提供了方便。可以說,對趙家還是很寬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