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1/4 頁)
世兵制,顧名思義,就是士兵的世代沿襲制度。
父為兵,子也為兵。這一項兵制,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兵源的充足,穩定,使得呂布有實力在這亂世爭霸天下,兵多將廣,他的攻勢可以是源源不斷的!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士卒素質的優良化,當兵的父親,為了後代在戰場上的生存,總是會竭力教育培養他的兒子的。
這時候,天下大亂,人口大減,朝廷或者說呂布手中,握有大批的土地和錢糧,更有大批計程車卒,以及屯田兵,世兵制的實行,是有著良好基礎的。
當然,這也有不利的方面。首先是積極性的問題,打仗,可是玩命的事情,父親這一代,沒辦法,為了生存,豁出去了。但是,他可不太願意自己的後代也步上這條老路。其次就是,世兵制會衍生出軍人世家,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再次,就是對農業人口的損害,那麼多人去當兵,誰來種田,誰來養活他們?
呂布自然要來處理好這些問題。
針對積極性來說,自然就是要提高這些世兵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在社會上,士卒的地位,要比普通平民要高,這可以透過免除徭役,鑄造身份牌等等政策來確認。待遇而言,最有力的法寶,依舊是土地。納入世兵制計程車卒,都能分到一小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但是,這不是給他的,是給他的後代的。
負責耕種的,是輪流留守的在後方的那一部分士卒,到了天下大定,就改為租賃給平民之類。
軍人世家的問題。只要處理和控制得好,軍人權貴世家,也可以成為制約世家大族的一股力量。皇帝、宦官、外戚、軍閥、士族這些勢力之間,力量都相差不多時,可以形成制約;要是隻有一兩個勢力輪流坐莊,反而危害皇朝,造成衰敗。
農業的問題,則還是屯田制度的施行,士卒不打仗,就耕種土地!
世兵制的實行,即將來臨的戰事,使得呂布乾脆對全軍進行了重新的整編和調配。
高順、徐晃這些名將,用來駐守關隘,只是權宜之舉,要是一直讓他們守在那些小地方,那真的是委屈他們了。浪費這些猛將的實力,這可是和暴殄天物一個意思。
但是,由於六健將的級別問題,他們都是和徐晃、高順一個層次的,也沒要寒了他們的心,讓他們去鎮守關隘。如此一來,種種情況,呂布真的要好好思量調配一番了。
經過深思熟慮,呂布一不做,二不休,繼續改動了兵制中的組織層次。
最為基礎的戰術單位,是伍,共5人,有伍長;接著就是什,倒不是數學上那個十,而是一個稱呼,有15人,三伍為一什,有什長;接下來,是夥,就是一起吃飯的一夥人的意思,開伙開伙,就是這樣來的。三個什為一夥,45人,有夥長。接下來,是隊,三個夥為一隊,共計135人,有隊長;三個隊為一屯,405人,有屯長。
嗯,這就是傳說中的三三制,簡略易懂,指揮方便。
這一套體系,和之前實行的那一套,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名稱也沒怎麼變,畢竟,改得太大,士卒迷迷糊糊,會影響戰鬥力。
屯之上,是部,某一部兵馬的部,其主官為別部司馬,簡稱司馬,有兩個屯(810人),一個隊(135人),這個夥是司馬直屬親兵,兼任軍法隊伍,連同斥候、傳令兵等,共計1000人,司馬就算是中級軍官了。
部之上,是營,由校尉統領,這個營,由三個部(3000人)和一個屯(405人)組成,這個屯也是校尉的親兵,兼任軍法隊,同樣有著斥候,傳令兵,後勤兵等等,共計3500人。
營之上,就是自成一軍的“軍”了。由中郎將級別的高階將領統領,一個軍,有兩個營(7000人),一個部(1000人)組成,這個部同樣是中郎將親兵,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