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給置地挖坑(第2/2 頁)
跟劉元昊交手過兩次,一次是港鐵中環站和金鐘站上蓋物業的競標,一次是九龍倉的爭奪戰,兩次他都以失敗告終。
如果說第一次的物業競標是劉元昊取了巧,打破了地產商和港鐵公司的合作慣例從而勝出,第二次九龍倉爭奪戰是劉元昊處心積慮,早早就開始在算計置地所以不敵。
那這次的競標就非常簡單了,每人報一個價,誰出價更高誰就能贏,這樣他要是還輸的話那真的是連理由都編不出來了。
紐壁堅這兩年賣了九龍倉的一部分股份和夏愨大廈,將十幾個億的利潤都拿去擴張業務,一毛錢都沒給股東分紅,一部分股東早就對他表示過不滿了。
再加上大股東凱瑟克家族一直對怡和董事局主席的位子虎視眈眈,紐壁堅清楚不能中標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捲鋪蓋走人。
所以他對這次競標非常重視,想方設法四處打探劉元昊的底線,但劉元昊不管跟誰都只是說60億這個價格還算合適,至於再具體一點的內容,他咬的很死,半個字都沒透露出來。
紐壁堅越打聽越感覺壓力山大,以劉元昊一直表現出來的“不差錢”風格,他是真的猜不出來劉元昊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尤其是怡和系在滙豐銀行的董事曾經告訴過他一個訊息,劉元昊在滙豐銀行英國分部的外幣現金存款換算成港幣的話高達100億以上,劉老闆是真的不差錢。
糾結萬分的紐壁堅實在不知道該在標書上填一個什麼數字才好,那些個什麼市場價,參考價此時對他來說全都是毫無意義的數字,只有劉元昊標書上的那個數才有意義,偏偏他又拿不到。
前世在香江媒體的報道中,這塊地皮的價格也一度被預估將要超60億,但是在投標過程中,置地只出了47.55億港幣的價格就拿下了標的。
不過高達32964港幣每尺的平均地價還是創下了香江官地拍賣的歷史紀錄,併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一宗地產交易案。
這一世在劉元昊的極限施壓下,紐壁堅可不敢再填47.55這個數了,低於60億的價格他就沒考慮過,最終他在標書上寫下了68.9億港幣這個數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