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攻滅仇池、總角之交(第1/3 頁)
前秦出兵七萬攻打仇池,東晉梁州刺史楊亮僅派千餘騎相助,看起來這也太不給力了,實際上楊亮可以說是傾全力相助,但力量有限實屬無奈。
梁州之稱始於三國,曹魏滅蜀漢後,將其故地分為益、梁二州,各領八郡,西晉太康三年將梁州治所移到南鄭,成漢據有梁州後,所轄地區已經縮小許多。
桓溫攻蜀滅亡成漢後不久,當時的梁州刺史司馬勳從西城移鎮漢中,但原本降服的成漢舊臣起兵叛亂,一度佔領成都,直到東晉永和五年(349年)才平定這場持續兩年的叛亂。
但在這場叛亂髮生同年的(347年)十二月,隨桓溫徵蜀的督護蕭敬文叛變,攻陷涪城自稱益州牧,直到東晉永和八年(352年)才被桓溫派司馬勳和周撫(周楚之父)平定。
周撫在桓溫攻蜀數年前,就已經接替毋丘奧(毋丘儉之孫)擔任益州刺史,在徵西將軍庾翼指示下與成漢交戰,後隨桓溫伐蜀留守益州,前前後後算下來,到病逝(365年)時在蜀地鎮守近三十年。之後其子犍為太守周楚,監管梁、益二州,(366年)與朱序平定司馬勳之亂後,被拜為益州刺史。
東晉太和五年(370年),廣漢人李弘自稱成漢末帝李勢之子,以宗教聚眾起事,此後東晉治下道教起事,首領多假託李弘之名。隴西人李高也詐稱成漢開國皇帝李雄之子,並攻破涪城驅逐楊亮,九月被周楚分別派兒子周瓊、周詩討平,次年(371年)三月周楚病逝,楊亮幾乎就是個光桿司令了,是又缺兵又缺糧。
而同一時間,在北方的代國,輔相長孫斤謀反作亂,率人刺殺拓跋什翼犍,年僅二十五歲的代王世子拓拔寔親自搏鬥將其誅殺,自己也因脅肋被刺傷而死,約半年後拓拔寔遺腹子拓跋珪出生。
前秦用兵於仇池的同時,還在兗、徐一帶佯作攻勢,向南襲擾蘭陵等地,吸引桓溫注意力。而桓溫因第三次北伐大敗,聲望受損難以完成以伐燕功勳領受九錫的謀算,正在謀主郗超建議下圖謀廢立恢復威勢。
楊纂的祖父楊俊,也是楊安之父楊國的叔父,東晉鹹康三年(337年),楊安的祖父楊初殺死堂兄楊毅自立為仇池公。東晉永和十一年(355年)楊毅之弟楊宋奴買通內侍殺死楊初,楊國率左右殺死楊宋奴自立,一年後(356年)又被楊俊殺死,楊安便是這時投奔到前秦。東晉升平四年(360年),楊安派內應投毒殺死楊俊,楊纂之父楊世繼位,分別向秦、晉稱臣。東晉太和五年(370年),楊世病故,其子楊纂繼位後,與起兵爭位的叔父楊統內訌。
前仇池國楊氏出自白馬氐,本姓令狐,由楊茂搜在清水立國,在其死後兩個兒子楊難敵、楊堅頭依照習俗號為左、右賢王分領部曲,因前趙、成漢先後相攻才沒有發生內耗。到(334年)楊難敵死後,其長子楊毅繼位沒幾年,家族內部圍繞權位幾十年裡仇殺不止。
(371年)四月,楊纂率部眾五萬前往鷲峽抵抗前秦大軍,秦軍先至與楊亮所派精騎率先接觸。雙方為爭奪峽口有利地勢於峽中激戰,晉軍人少不敵,而礙於地形雙方大軍都沒辦法展開。楊纂前軍隨後也被擊潰,裹挾著全軍敗退,折損一萬五千餘人,楊亮所遣督護郭寶、卜靖皆沒於戰陣。
前秦甘露四年(362年),經王猛主政,秦國對軍事裝備的重視更甚以往,苻堅召集冶煉工匠五千二百餘,革新冶煉技術、統一甲械制式,於當年鑄寶刀一柄獻上,銘曰神術。而仇池本就國小民少,又內鬥不休,國力日漸疲弱,軍備遠遠不如秦國,在這種狹路相接的添油作戰中根本不是對手。
楊纂兵敗鷲峽後,秦軍在主帥苻雅指揮下繼續進兵,聞聽敗訊的楊統在武都率先開城投降,收攏潰兵回到仇池的楊纂自覺沒有勝算,畏懼之下自縛出降,被苻雅送往長安,前仇池國自此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