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2/2 頁)
有這麼個人,是個苦命的傢伙啊。&rdo;馬洛裡聞言略有些不快,沒想到今天見到的會是路德維克的舊相識,但也並不感到奇怪。路德維克這傢伙整天就忙著算計,千方百計想要多撈一些考察經費,根本不在乎給錢的人是誰。
奧利芬特會意地點頭道:&ldo;我不是學者,馬洛裡博士。事實上,我是個只會編寫旅行手冊的作者而已。我的書裡寫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過的確有那麼一兩部我的作品得到了公眾的認可。&rdo;
&ldo;原來如此。&rdo;馬洛裡應和著,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搞清楚了對方的來路:富貴閒人、文學愛好者,很可能出身名門望族。對科學研究而言,這類人通常毫無價值可言。
奧利芬特說:&ldo;馬洛裡博士,當前在地理科學界有一場爭論,爭論的焦點是我們現代地理科學研究的物件。或許,你已經聽說過這場論戰了?&rdo;
馬洛裡說:&ldo;還沒有,我一直在國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關注國內學術界的動態了。&rdo;
&ldo;那是當然,畢竟,您也要時刻關心您自己的那場論戰,&rdo;奧利芬特的笑容非常真誠友好,&ldo;關於災變論與漸變論之爭。路德維克教授曾多次談起過,我得說,他講起這個話題,總會非常狂熱。&rdo;
&ldo;情況很複雜,&rdo;馬洛裡咕噥著,&ldo;一句兩句也說不清……&rdo;
&ldo;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路德維克的論證難以成立。&rdo;奧利芬特滿不在乎地評論說,這話讓馬洛裡又驚又喜。記者先生身體前傾,保持著令人愉悅的專注表情。&ldo;馬洛裡博士,請您允許我說明來意。在地理科學會內部,有人認為我們應該修正一下研究方向,我們不應該一頭扎進非洲,尋找尼羅河的源頭,而應該轉向探尋我們社會自身的理論根源。為什麼要把研究僅僅限定在自然現象範圍以內呢?畢竟我們還有那麼多的政治、道德、人文地理等等無數的問題,還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