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曹孟德遣將調兵 漢中王撅坑待虎(第1/2 頁)
簡單休整半日後,這支孤懸敵佔區的漢軍繼續急進。
獨孤徹騎著青馬從中軍趕到前軍,找到關平道:“坦之兄,吾思索多時,今有兩處可取。”指著地圖,“宛城吾早有預謀,趁其外無援軍,內無防備,取之勢在必得;此處昆陽,亦是戰略要地,然此城雖小,甚是堅固。昔光武祖以萬軍破莽軍四十萬,足見其易守難攻。你我各取一處,如何?”
關平質疑道:“吾等既孤軍作戰,當避大城堅城,縱慾取堅城,亦不當分兵。博研兄如此用兵,卻是為何?”
“唉,曹孟德,奸雄也,單論用兵,當世無能出其右者,更兼千百善謀之士,慣戰之將,欲賺其調軍,豈能易與?吾等此番,非為奪一二城池,在造勢也,以某論之,欲賺曹公,惟假戲真做耳。”
“若取之不下,如何?”
“取之不下便取之不下,打至彼求援告急即可。依主公之意,吾等調出雍涼軍,便是成功。”
最終,關平率一萬軍向昆陽行進,而獨孤徹計劃不變,還是打宛城。
其實獨孤徹並不怪關平謹不相信自己。有疑慮很正常,運動戰畢竟是一個超前的戰術,自己連皮毛都算不得學會,充其量也只是拙劣地模仿,能不能取得成果還不一定,也只能在將損失控制在可控範圍內然後嘗試。
不過當下敵我力量對比、雙方的戰略目的與長征時期均有不同:那時紅軍的主要目的是跑出包圍圈,白軍則是要徹底消滅紅一方面軍,而蜀軍主要目的為謀取雍涼地區,魏軍則是保衛北方全境;紅軍在長征時期擁有群眾基礎,而曹劉兩家在對方的地盤上都沒有群眾基礎;紅軍對白軍是三萬對四十萬,武器裝備存在不可忽略的差距,而曹劉兩家在當下可以調動的兵力基本上是均勢,分別為劉備方益州十萬,荊州五萬,曹操方雍州六萬,荊州四萬,中央軍四萬,涼州由於要應對羌人,不會調動太多。且戰鬥力也基本平齊,說句勢均力敵不為過。
所以雍涼軍隊不論支援荊州,還是攻取益州,西線都能建立一個絕對的人數差。前者,雍州空虛,益州軍長驅直入,縱曹真張合回防,蜀軍以逸待勞,曹軍大機率人地皆失;後者,雍州軍以劣勢兵力攻打漢中,雖然是一場硬碰硬的較量,但只要被包圍,以漢中的地勢,難免全軍覆沒。這是一個妥妥的陽謀!
利用不斷的佯動,使敵人產生錯誤判斷,尋求新的機動,製造以多打少的局面,以求殲滅。
新野失守的訊息還是沒能趕上我的行軍速度,章陵郡守面對這從天而降般的軍隊滿頭霧:說好的蜀軍在樊城,這宛城的蜀軍是哪來的?樊城失守了?於是乎郡守先是以最快速度擬好一封告急書,之後也不管平民是否入城,直接收梯閉門,畢竟之前宛城侯音的叛亂差點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窮鬼而已,不值錢。
待獨孤徹走完到城下的最後一點路,宛城的急報也送到了曹操手中。
“呀!”曹操一聲“呀”字拖的老長,胸中憤怒傾洩而出,手中飯碗“當”的一聲扔在地上,怒道:“蜀軍肋下生翅乎?竟已到宛城地界!無能!無能!”邊罵邊把信傳與謀士檢視。
帳下謀士看畢,紛紛建議暫將天子遷於鄴城,以避鋒芒,更有甚者,建議調曹彰回來防守的,說的曹操一陣無語。
也難怪曹操等人這麼想,這封急報是這麼寫的:
“稟丞相大人,魏王殿下,蜀軍不知其數,前來犯境,今前鋒已至城下,臣先前並無敗報傳來,想是盡數被殲。今宛城危機,望丞相早做打算。”
只是曹操放下憤,迴歸理智後,突然想到:曹仁的水平自己知道,當年坐鎮襄陽和周瑜打的有來有回,就算劉備親至,到的也不可能這麼快,目前最多是關羽的部隊,但是關羽怎麼可能有這麼多軍隊?難道是劉備已經到樊城了?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