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4/5 頁)
百姓一種嚮往和平盛世的希望,同時這套主張若是放在和平年代,那絕對是大加盛行的。
玄龜心知肚明,知道孔子現在提出“禮”與“仁”的主張,註定只能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但這並不是“禮”與“仁”的主張不好,而是眼下這個時代還用不上它,等將來天下安定了,儒家思想自然會發揚光大,其興旺程度也是其它諸子百家遠不能相比的。
這時,玄龜才對孔子直言:“汝之成就,不在官場之上,乃是在儒家一途,若是將來有成,吾自會收你回山去修行仙道,豈不強過在人世間為官十數載!”
孔子恍然大悟,完全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了,從那以後,他廣收門徒,弘揚儒家學說,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中去,其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同時也主張“學而優則仕”,這不外乎給天下讀書人指明瞭一條方向——讀書當官。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這一觀點和截教通天教主的收徒觀點非常相近,是以截教門人,都對孔子高看一眼)。到後來,孔子共收得三千弟子,也應對了大道三千之數,其中賢者七十二。
再後來,孔子就像是開了竅一般,都不用玄龜去教導什麼了,他自個就能琢磨出好多道理來,並逐漸完善了儒家學說的根基,其思想學說體系涉及範圍相當廣泛,概括起來就是一下幾點:
一:互敬互信。倫理學上儒家注重自身修養,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謂人與人之間應注重和諧的關係。
二:仁而有序。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禮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統”,其政治學主要闡述君臣關係、官民關係。
三:微言大義。儒家有一個重視編修歷史的悠久傳統,不單純記載史事,而且也透過遣詞用字的方法,藉此以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稱之為“微言大義”。
四:重義輕利。重官輕商,重本抑末,與現代商品經濟不相適應。但在禮崩樂壞的大亂世,這卻是給人們思想上指出了一條明路。
五:格物致知。就是專門從事科領域專業知識的研究,後來成為儒家認識論的重要問題。
由於孔子的思想學說體系涉及範圍相當廣泛,孔門弟子對孔子言論和思想的理解不盡相同,難免會產生歧見。所以,孔子逝世以後,孔門弟子就開始逐步分化。到了戰國的中後期,儒學在成為“顯學”的同時,在儒家內部也形成了八個不同的派別。儒家八派之說。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
第八章 玄都太不容易了
正當玄龜還在忙活著發揚儒家思想的時候,不出聲不出氣的小囡囡已經把道家思想運用得淋漓盡致,那就是無為而治…!
話說小囡囡和玄都組了個隊,帶著百多名問道宮弟子下凡來傳道,一方面是幫助玄都兌現宏願,實現十多家流派的興衰大任,另一邊則是為小囡囡兌現宏願,把道家流派發揚光大。
下凡之前,謝大神對玄都千叮萬囑,說是小囡囡雖然年紀不小了,但思想卻很單純,腦子裡只有吃吃喝喝什麼的,所以下界傳道的時候,你得多擔待點。
玄都哪敢怠慢,連忙拍著胸脯保證道:“人祖放心,有我在,定然虧不了囡囡師姐一點半分。”
結果就是因為這句話,玄都下凡後吃了多少苦頭(~囧~)。
剛下界的時候,玄都還是頗有底氣的,因為他後頭跟著老子派來的“八仙”和問道宮借調而來的百多名精英弟子,有這些人在,弘揚某家流派的學說那還不是小菜一碟的事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