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如果政府出面主和,改變立場,我可以從旁做些協助工作,或者退隱山林不問國事都可
以,但如果政府不轉變立場,那我只能出面來談和了。&rdo;
汪精衛來到河內後,他的和平計劃遭到很大的挫折。第一是近衛食言沒有在宣告中公佈撤
軍的許諾。汪精衛本想近衛也有困難,準備今後再繼續交涉撤兵一事,所以於1937年
12月29日發表了響應近衛宣告的&ldo;艷電&rdo;。沒想到近衛內閣又於5天后的1938年
1月3日宣佈總辭職,使汪精衛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第二是龍雲變心,沒有按照當初的
承諾發表對汪精衛和平運動的響應,迎接汪精衛在雲南建立新政府。汪精衛本來並沒有考
慮在日軍佔領區建立政府,所以龍雲的變心使汪精衛設想的和平運動完全泡了湯。
從汪精衛與日本人秘密和約的情況來看,並不是汪精衛一廂情願的對日投降,而是雙方都
有和平停戰意願的情況下達成的雙邊協議。在整個秘密交涉的過程中,汪精衛並非十分主
動,最初與日方進行接觸的董道寧和高宗武也並非汪精衛派出的使者。而日方卻比汪精衛
主動得多,日方主動提出汪精衛出馬的有利條件,汪精衛考慮再三後才答應的。而且汪精
衛在秘密協議中提出日本撤軍和建立統一中央政府的條件,都是對中國有利的。
如果日本當初不答應撤軍的話,汪精衛也不太可能會離開重慶另立政府。然而日方卻在汪
精衛離開重慶走上不歸路後,違背諾言收回了撤軍的承諾。汪精衛的和平運動最能讓人諒
解的地方就在於日本撤軍這一條,沒有了日本撤軍的保證,汪精衛的和平運動自然成為賣
國投降行為。從這一點看,汪精衛也可以說是被日本人出賣了。但日方倒也未必是有意出
賣汪精衛,就象後來美國出賣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臺灣國府與中共大陸建交一樣,國家之間
只有利益,卻沒有情誼,弱者總是處於被出賣的危險之中。
第三部分之五:汪精衛的成立南京政府計劃
汪精衛既沒有絕對效忠於自己的私家軍,也沒有掌握壟斷國家財政的命脈企業。汪精衛之
所以能夠在一無兵二無錢的情況下,在中國政治舞臺上扮演頂峰人物,唯一依靠的就是他
的名望。汪精衛是國民黨的建黨元老,文才口才過人,是孫中山最為信任的左右手,加之
有曾經冒死刺殺滿清攝政王的英雄壯舉,這樣的輝煌資歷在國民黨中無人可比。更加重要
的是汪精衛擁有近似於完璧無瑕的正派人品,不貪汙、不賭博、不吸毒、不近女色,這在
當時腐敗的中國政界是絕無僅有的高潔人物,汪精衛走到哪裡,哪裡的空氣就會變得清高
起來。汪精衛的政敵們雖然批評汪精衛的政治見解,但對汪精衛的人品都是非常敬服的。
汪精衛的唯一政治資本就是他的名聲,一旦名聲毀壞,汪精衛的政治生命也就完結了,這
和那些即使惡名昭著,也照樣執政掌權的軍事實力派完全不同。1938年12月18日
汪精衛出走重慶搞&ldo;和平計劃&rdo;,是用他唯一政治資本的&ldo;名望&rdo;來背水一戰。但汪精衛
的和平計劃遭到了很大的挫折:汪精衛按照與日方達成的密約離開重慶前往河內,日方卻
違背密約收回了撤軍的承諾。本來在汪精衛和日方代表秘密簽訂的&ldo;重光堂協議&rdo;中,日
方答應以&ldo;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