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卻不料,曹文盈方露了個臉即走,眾人連上前攀談的機會也無。
佛會場上,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瀟灑名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出了寺門。
犢車悠悠,沒多時便離開了建初寺地界,再拐上一條東西向的大路,便將方才道路兩旁的紛擾人聲拋至腦後。
臨行分車時,為了談話方便,臨海公主獨坐一車;無憂猶豫了一下,隨後對著阿母擠了擠眼睛,笑眯眯地跟在了桓崇身後,與他一道登了父親的青幔牛車。
曹統的車駕一如其人,內中寬敞,佈置灑脫。車中同坐三人,空處竟還有餘,半點也不嫌擁擠。
此時清風適意,天光和暖,曹統微微眯起眼睛,執過一旁的象牙麈尾,旁若無人地伸個懶腰,打個呵欠。如此,本就半倚的坐姿愈發肆意懶散起來。
「阿父,你又累了?」無憂忙道。
「誒今日晴好,暖風薰陶,難免沉浸在這時光中不願醒來」曹統拖著尾音,將麈尾一撥,朝向桓崇的方向,笑道,「子昂,你說是嗎?」
桓崇滿身上下皆是不自在!
他終於明白,那機靈又古怪的小娃究竟像誰了!
甫一上車,對面父子二人的視線便若有若無地匯聚在他的身上。與同輩的小娃相比,無憂的眼力自不必提;而那曹文盈更非凡人,他雖是舉止懶散,不講禮法,可望來的一泓目光澄亮,宛如一面明鏡,似乎連他心中最幽暗的角落也能照亮。
難怪當今士人,會對曹文盈的臧否如此推崇,甚至將其評論譽為「江左月旦評」。
怕是鬼怪被他的眼睛多照兩下,也會現出原形來。
遑論人心肚腸!
桓崇正襟危坐,他捏了捏身上白袍的衣角,再借著避光之故,悄悄將臉別去了車中的陰處,含含混混地道出一句,「曹公說得是。」
卻聽曹統開口笑道,「子昂,方才來不及細問不知這些年間,你住在何處?又是誰在照拂著你?」
桓崇抬首道,「父親歿後,我便隨家師同住荊州。目下居於武昌。」
「武昌啊那裡現今是陶士行的地界。」曹統手中的麈尾微動,帶起了一縷微風,「不知,尊師又是哪一位?」
桓崇稍稍遲疑了一下,依舊如實道,「家師,正是陶公陶士行。」
陶士行便是現任八州都督,受封長沙郡公的陶侃。他曾在蘇峻之亂中擔任平叛的盟主,立下戰功赫赫,其人又精於吏政,擅理政務,文治武功,聲名可謂威震四海。
麈尾略停,曹統似是一愣。他收斂了坐姿,認真相看了對面的少年半晌,隨即大笑出聲。
「阿父?」一旁的無憂迷惑地望著父親道。
桓崇登時面露不虞,未等曹統笑畢,他便生硬地插話,「曹公,恕崇駑鈍,不知家師一事有何好笑?!」
曹統不以為忤,面上笑意反而更盛,「知道子昂師從何人,吾便了解子昂行止為何這般了。」
「陶士行勤整雍容,忠順有機變,而今所成大器,亦不乏多年光陰曆練之故。」說著,他擺了擺麈尾,坦然道,「若論匡主寧民吾,不及他遠矣。」
桓崇的臉色,此時才稍有好轉,卻聽曹統接續道, 「然,若論風儀才學,那陶士行卻是大大地輸給統了。」
無憂有些為難。
自家阿父一向擅打言辭機鋒,狂放之時也不乏出口不羈,這些,她都是知道的。
可像今日這般,在學生的面前大肆褒貶其師,無論如何,都是太過了些。
她忙小聲提醒道,「阿父!!」
桓崇埋在袖子下的手握成拳,他冷笑一聲,扭頭正視過來,「如曹公所言,夫立家國,何者為重?難道要薄治世之能才,而重所謂名士之空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