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第2/2 頁)
機走後,長江邊上那座明珠似的小山城被燃燒彈焚為灰燼,男女老幼死傷枕藉。
倖免於難的居民,在蘇鵬舉的國民自衛隊和駐軍的幫助下,上山割來羊鬍子草搭成窩棚,因而在《巫山縣誌》上留下了&ldo;草城&rdo;時期的歷史記載。日本飛機經常從沙市機場起飛,前去轟炸重慶,總忘不了要丟幾個燃燒彈燒燒草城。
大後方民眾,已經到了無處安身的境地。
巫山縣中學,被迫在離縣城三十多公里的早陽鄉的一個山洞裡上課,被人們稱為巖洞中學。
1939年6月11日,夜間。敵機五十四架突然飛臨四川首府成都,投下大量燃燒彈。文化古城被巨大的火海吞食,火光映紅了半邊天際。離成都六十餘裡的新繁鎮上的人們,都能看見成都上空那舔食天穹的紅紅的火舌。許多市民全家被炸、燒死及受害者在六千人以上。
1940年10月27日,白天。大批敵機轟炸成都,數以萬計的市民驚慌奔逃,不少人成了敵機俯衝掃射的活靶子,錦江河畔血流成河。
1940年8月19日上午。
敵機一百九十架轟炸重慶。
蔣介石正在舉行軍事會議,會議室附近連中數枚炸彈,玻窗亦被震碎。
最高統帥部‐‐軍委會軍令部、軍政部被炸得一蹋糊塗,火光沖天。
敵機剛去,蔣介石和宋美齡來到他的統帥部,映入他眼裡的是嗆鼻的濃煙,灼人的烈火,還有電線桿上、樹權上掛著的被炸爛的軍裝布,血淋淋斷手斷腳,他也分辨不出那些玩意兒是哪位高參身上的了。冒著硝煙的焦土上,遠處崖壁上濺滿了濃腥味兒的人血和灰白色的腦漿。
受傷的在血泊中掙扎,沒受傷的在奮力撲火、搶救戰友,統帥部彷彿是一幅德拉克羅瓦筆下的《希奧島的屠殺》,又彷彿是米開蘭基羅的油畫《洪水滅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