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5 頁)
,你每年參觀幾次藝術展覽、聽幾回音樂會而不是歌星演唱會,你讀不讀學術著作,你喜歡什麼樣的運動,你希望擁有什麼樣的身體,你的服裝風格、家庭裝潢風格、飲食偏好、旅遊目的地與方式……所有這些,都反映出你的品味高下。品味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即在於個人與生活必需品的距離。因為就社會階層的層面來說,對奢侈品和必需品的趣味差異而不是其他,才真正體現出階層間的不同。正是基於這一點,布迪厄才會說,你擁有多少經濟財富,並不代表你在社會上的地位,你對合法文化亦即高雅文化作品的鑑賞能力,才是你階級地位的最佳說明。Bourdieu; op� cit�從布迪厄對品味的特別強調上,我們不難看出,它已經暗示了一定的經濟能力,故而,對品味的強調,足以證明講求品味者與暴發戶之間的距離。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媒體與商家撓到了處於剛剛興起的、處於上升階段並急於證明自身社會地位的中國新中產階層的癢處。
中國中產階層的文化生活(1)
在大眾生產和消費時代裡,我們幾乎隨意就能觀察到社會分層與文化實踐之間存在的密切關係。周怡:《文化社會學的轉向:分層世界的另一種語境》,北京:《社會學研究》2003年第4期。新中產階層的崛起以及它所追求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它所崇尚的文化消費,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注意。
“中產是一種生活方式”
其實早在20世紀前半期的老上海,對品味的強調就已經成為新興階級突出自己階級地位與等級的一個要素,其具體表現即是對生活方式的追求。在長袍馬褂的舊中國,西裝成為滬上的流行服飾,“上海人士穿西裝的,約佔十分之四五”。高福進:《“洋娛樂”的流入——近代上海的文化娛樂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8頁。吃西餐、進咖啡館等餐飲習慣也隨著早期洋人、買辦及上層人士的示範而成為中產階層樂意模仿的生活時尚並逐漸流行開來。一時間,西裝、西餐、咖啡館、電影、新式婚禮等都以其時尚的品味生活,以其所具有的西洋文化的符號消費的特點而成為新興階級強調階級區隔的最佳選擇;此時,去電影院觀看美國電影也成為時尚生活的一種表現,這不僅是因為電影作為一門新的藝術形式才引進中國不久,還因為它對著裝及觀看行為規範的要求,使看電影有了不同於去戲院看戲的儀式感,更為時尚人士的日常交往提供了一種時髦的談資。汪朝光:《早期上海的電影業與上海的現代化程序》,上海:《檔案與史學》2003年第3期。到了20世紀末,一度中斷了的中國現代化程序重新接續,新的生活方式也在各城市裡悄然興起。有房有車成為人們對中產階層認定的一種硬性指標,相比之下,北京人尤其強調這一點,而其他城市的人則稍有不同。訪談物件B1,一位IT行業的經理認為,參照西方的中產標準,在目前的中國要成為中產,一個家庭最起碼應該擁有兩房兩車,房子市區一套,郊區一套,車子公用一部,私用一部。上海的訪談物件則認為,沒有房子就談不上中產,車子在上海那樣的交通環境中則不是那麼重要。南京人則認為,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一個家庭的年收入至少應該十萬,生活才可以過得去,而要稱得上中產則需得達到二十萬。我們的研究表明,社會各階層對中產階層所具有的經濟狀況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看法,因為有30�6%的人選擇了“說不清”,有21�2%的人選擇了家庭資產在“50萬以上”,19�3%的人選擇了“100萬以上”。由此可見,對經濟條件的估計說明國人對中產群體的劃分偏於向上,它實際上表明瞭人們是把中產作為一種富裕生活的代表來看待的。所以他們會在服飾上講究品牌。G7說:“你看他的衣服,T恤是鱷魚的,皮鞋是老人頭的,他這一身就幾千塊錢,還有他的手錶也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