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 頁)
也不過如此。少爺許是吃慣了您做的。。。。。。”
丫鬟連吹帶捧地解釋著,阿食聽在耳中,眉間逐漸放鬆,不悅感便消散了一大半。少爺的脾性她瞭解,只是看到這些人這般憊懶,不曾盡心伺候少爺,就有些生氣。知道她們終究已經盡力,也便不再去追究。上前走近仍然侍立在旁的另一個丫鬟,接過她手中的精緻蕉扇,親自為孫旭扇起風來。
正要讓兩個丫鬟退下的功夫,卻聽到了那令她朝思暮想的聲音,頓時覺得這幾個月的辛苦都值得了。
“阿食,幾時回來的?”
孫旭回過神來的時候,看到阿食侍立在側,兩個丫鬟怯怯的站在兩人對面,不禁有些好笑,“阿食,與她們無關,我這幾天有些疲憊而已。”
阿食哪肯信他,本來消了一大半的火氣又上來了,厲聲道,“公子,上下尊卑豈可偏廢?如果每個人犯錯後都以一句能力不足來搪塞,世上斷無成事之理!你二人侍主不能盡心,這個月的月銀減半。順道再去於管家那邊知會一聲,把尚心苑的廚子給我辭了。”
那倆丫鬟心下叫苦,當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啊。
尚心苑這邊據說是整個金華府月錢最多的地方了。即便是作為同為孫府的管家,也可能還不如尚心苑一個普普通通的下人月錢多。前些年孫左尹已遷為金華府尹,又趕上孫府尹老來得子,自然溺愛得很,哪能讓他受了委屈?整個尚心苑上上下下的月錢,便有百兩之多。要知道這個世界五口之家一年用度不過二三兩。若勤儉持家些,十口之家三兩也能支撐一年。
不過,孫氏之前本是富商起家,不說富可敵國,也算一方富甲,財力充沛,幾個月錢也能叫銀子?
前些年他便斥重金,東西買地,擴充府邸。在府邸的最邊緣僻靜之處給兒子修葺了這座尚心苑。苑中建築乃是請京師的大師設計,由江州名匠親手建造完成。不過五丈見方的院子,卻是耗時五年方才完工。動土之時,還專請了得道天師前來開光堪輿;封頂之日,邀了有道高僧至此鎮魔驅邪。
有人曾經嘲笑孫斌,說他不改商人本色,前後兩次邀請僧道便共花了近千兩銀子,卻不知有何用處。孫斌聽了,嗤笑道,“千兩銀子也叫錢?但保我兒平安,便是萬兩白銀投江填海我也不會眨眼。”
第四章 功名利祿先科舉
如此炫富之人,若按常理來說,必定是不學無術。若是平常,此人不會花錢買官,便會科舉舞弊。
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府尹老爺居然是位大才,道德文章一流,加之他本身就富甲一方,治理一方時不會考慮太多。這讓那些朝中大員都欽贊不已。
先皇在位時,孫斌曾經在翰林院任編纂一職,曾提點過他的老賢相有次回鄉時路過金華,見府衙諸般政務井井有條,百姓各安其位,金華之盛冠絕江州。經這般眼見目睹,老賢相愛財心切,甚至有意要舉薦當時尚為右尹的孫斌進京為官,但是卻被孫斌推辭了。
“賢相,為官一人,造福一方。治理地方,下官尚有政績可循;而中樞機要,下官自知才疏學淺,諸位閣老賢臣濟濟一堂,下官豈敢尸位素餐?況且,不管在朝在邊,不都是為國效力麼?又有何分別?”
這一番話說的老賢相頻頻點頭,直稱讚這位府尹,“祖上銀濁銅臭不忘扶危濟困,右尹慈厚愛民更知施仁避苛。”
孫斌不僅官聲好,在士林中也頗有幾分名氣。他初入翰林時便以《乞天子罷洪稅疏》而名噪一時。
武朝方圓何止千里,如此遼闊的疆域,不免水流縱橫。而北方一馬平川,大江大河雖有,卻不會汛澇成災。而南方的平原耕地卻被河流縱橫衝刷成上百個區域。雖在河流的沖刷下,當地產生了肥沃的良田,加之南方氣候適宜播種,稻穀基本能一年兩熟。有的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