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 21 章(第3/3 頁)
桂花嫂的家在半山坡,需要經過一小片黃荊樹林。
黃荊樹在農村有個俗名,叫“砍不死的樹”,不是說樹真的不死,而是這樹砍掉也長得比其他樹快很多,很適合當柴火。
葉榆想著等下可以順便帶一些回去。
桂花嫂因今天犁地的事對葉榆的印象很好,好提醒:“能儘快存多少存多少,再過一兩個月便是冬天,大雪一下,撿了柴也曬不幹,到時候沒柴火能凍死人的。”
“沒柴會死人的。”葉榆點點頭,柴很重要,沒有柴煮不了飯喝西北風嗎,有可能會被餓死的。
兩人腦子想的內容不在一點上,最後卻離奇地達成共識。
繞過黃荊樹林,桂花嫂的家便到了。
單從房子看,桂花嫂家不像是村裡最窮的,相對而言,可能還有點條件不錯,有一座帶院的青磚黑瓦房,面積挺寬敞,有五、六間臥室,不包括廚房茅房。
可以說,桂花嫂以前日子過得也不錯,她男人和她一樣嘴笨但會疼人,小倆口感情一直不錯。
直到去年,她男人不幸去世,留下她還有三個小孩兒,最大的大妞今年才十一歲,兒子二壯六歲,最小的小妞還不到兩歲勉強能扒著牆壁走的年紀。
孃家勸桂花嫂把兒女丟給婆家再嫁,但桂花嫂捨不得自己肚子裡掉下來的三塊肉,愣是咬牙堅持了一年。
一到桂花嫂家,葉榆看見她家高高低低的仨小孩,瘦巴巴的,眼睛賊大,小的兩個因衣服單薄一直躲在被窩裡。
村裡的小孩她今天也見過不少,桂花嫂家的小孩們雖然穿的衣服都很舊,補丁很多,但乾淨整齊,更不會用袖子擦鼻涕,而且一個賽一個乖巧。
孩子是人類未來的希望。
這一句話的確沒錯,在末世前期死去的孩子無數,能長大的可能不到000001,到了後期,基地更是格外珍惜比熊貓更稀少的未成年。
“孩子是人類未來的希望”這一句話宣傳語都寫在希望基地的門口,在末世出生的兒童,多多少少有一點精神寄託在他們身上,也因此受眾人自主地保護。
未成年在葉榆這兒也有特權,但不多,只有一丟丟,而且只針對乖孩子,對熊孩子屬於“早死早超生”心理。
正因如此,她難得從兜裡拿出水果糖,給了三小孩一人一顆當作見面禮。
虎口奪食,真的非常不容易!
“謝謝姨姨。”
大妞看了一眼桂花嫂才收下,捨不得吃,只放在兜裡;二壯見她姐接了,才去拿,也放在兜裡,重複她姐的道謝。
唯有三妞連糖果包裝紙都沒撕開,就急匆匆往嘴裡塞,因她聞到糖果香香甜甜的,知道是好東西,卻不知道怎麼吃,或者說年紀小已經忘了,大妞二壯忙去幫她。
“甜甜的!”小丫頭終於吃到糖,本來還擔心小孩子堵喉嚨,卻見她根本沒捨得把糖吞下,只拿在手裡一點一點地舔,露出更甜的笑容,吮著糖吮得賊香了。
被可愛到的葉榆把目光移開,轉而和紅了眼眶的桂花嫂說起她的來訪目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