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趣始於1835年,那時為了盡軍人之職他去了波斯小鎮比里斯屯。在那裡,他風聞附近有
石刻,出於好奇,跑去瞧了瞧。這一瞧可使他驚訝不已,面對一面340英尺高的巨大懸
崖石刻,羅林遜驚得目瞪口呆。石刻描述了古波斯國王達林斯準備懲罰那些造反的諸候
的故事。人物像四周及下方用三種楔文語言描述了故事,約1200行。羅林遜意識到,這
些石刻文字可能就是解讀楔形文字的關鍵,於是冒著生命危險,靠狹窄的壁架和歪斜易
損的梯子登上崖壁抄寫石刻文字;而最難到達的部份就只好出錢僱了個庫爾德男孩,用
繩索將他吊上懸崖去代抄。
當他抄完石刻全文時,他已升任英國駐巴格達的領事,在那裡他開始著手研究楔形
文字的秘密。為瞭解除沙漠的炎熱之苦,他創造了人造瀑布。在涼爽的瀑布下,腳旁伴
著他的小寵獅,全神貫注地研究著三種楔形原文。很快,他成功地翻譯了古波斯文;可
是對另外兩種文字卻困惑不解。然而僅僅幾年時間,他又成功地突破了另一種無人知曉
的文字。這就是巴比倫語,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起源於美索不過米亞的一種文明語言。
它不僅是古巴比倫語,也是亞述語。
1851年,羅林遜出版了比里斯屯石刻文中的巴比倫文字的部份譯文,使美索不達米
亞考古學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此時,仍有大量的巴比倫石刻文有待翻譯,然而,第
三種文字仍在繼續困惑著楔形文字學者們。學者們最終認為它是源於古波斯人的一種語
言,並稱它為伊拉米特語。與此同時,法國學者朱勒&iddot;奧僕特於1869年宣稱楔形文字最
初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蘇美爾地區,後來又由包括伊拉米特人和巴比倫人在內的
民族繼承使用。當代的學者們認定奧僕特的推論正確。蘇美爾文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
語言,是楔形文字的基礎,後來又被中東地區各種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所使用。
美索不達米亞的秘密正在被揭示開來。就在羅林遜研究石刻文字,竭盡全力破譯巴
比倫語之時,其他人正在發掘土丘和山坡。他們中有一位搜尋者名叫保爾&iddot;伊邁爾&iddot;波
塔,法國駐莫索的領事。波塔開始發掘庫羊吉克,希望能找到尼尼微的遺蹟,可是幹了
好幾周只找到幾塊誇頭。於是失去了興趣。隨後,他又聽說向北幾公里外有一個叫喀霍
沙巴德的地方,可以找到大量的刻文磚,他派了幾個工人去現場瞭解,帶回的資訊令人
振奮,說是看見刻有巨大的人和怪獸的牆壁。
波塔急忙親往考察,看見先去的工人們已經發掘出了壁刻,有的是公牛像,有的是
大鬍子人像,還有的是帶翅膀的獅身人面像。興高采烈的波塔向全世界宣佈,說他已找
到了尼尼微。法國政府命令他儘量發掘遺蹟古物,並送回法國。可是搬運工作極其艱難,
幾乎無法實施。
與希臘、羅馬和埃及的石制遺蹟不一樣,美索不達米亞的古城都是用曬乾的泥磚建
造的,只有雕塑、重要的門面、用於慶典或裝飾的牆板才用石頭造成。歷經許多年代的
美索不達米亞城磚易碎易塌,給搜尋特殊建築輪廓的考古者們造成極大的困難,發掘工
地看起來不像一座掩埋在土裡的城市,而像一個巨大的螞蟻堆。一堆堆的髒物,一堆堆
的破磚,發掘者們正在往裡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