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237朕真的是窮怕了!(第3/5 頁)
三也不逞多讓後,臉色就越發陰沉起來。
老四往後等人的名字都沒見在上面,然後是他那些沒出生的孩子的所作所為。
因為後面的罪過,都算不得過分。
比如凌辱朝廷官員或者王府官、凌駕干涉地方,自私製作印信、夜開城門的鐵牌。
同外藩交往,在禮議上僭越,在王府自傢俬自設殿祭祀他這個高祖老父親。
畢竟祭祖這件事,可不是一個旁支子嗣能組織的。
一條條的記錄,看的朱元璋青筋暴跳。
他本來以為皇帝就當的夠不靠譜的了,沒成想這幫藩王們更是胡作非為,比皇帝還要過分!
前面看著的是藩王的造孽史記,越往後看的就是朱家子孫受苦史。
因為朱棣是藩王上位,所以就開始對藩王限制極大,免得有人走了他的後路。
既然我淋過雨,索性我就把所有的傘全都給掀嘍,你們一個都別想有人打傘。
也就是說,無論人事、考察還是司法,藩王對王官都沒有任何實質權力。
相形之下,經過朱棣的刻意轉變,朝廷賦予王府官監察藩王及王府的職權,鼓勵王官告發,打壓藩王。
這使得王官雖名為藩王屬官,但其實際地位卻位於藩王之上,形成了一種名實不相符的局面。
王官“欺凌”藩王的現象也在所難免,且頻繁地發生。
連宣德的親弟弟都被下人欺負的想要自殺,被朝廷知悉後,梁王還上書給下人免罪,氣得宣德大怒。
他認定是這個人欺辱的弟弟連上書都是被脅迫的,平日裡過的日子定然悽慘無比,遂差人做掉下人。
辱王的情況可想而知。
但好就好在朱元璋沒有看見什麼子孫後代賣溝子的史料。
從正德朝開始,宗祿成為財政的重要開支,藩府所在的布政司出現了拖欠宗祿的現象。
朝廷徵收稅賦越來越少,需要供養的藩王也越來越多。
針對如何減少宗祿開支,以緩解財政負擔的問題,嘉靖一朝計程車大夫官員紛紛上疏建言。
其中就有人大膽提議放開藩禁,就是出了五服的讓他們從士農工商之業,自謀生路,這樣朝廷與宗室便是兩難自解。
到了萬曆年間,宗室遇到的困難更大,許多人都收不到祿米。
下層宗室多不能自存,提出兩項建議。
一是聽無名無爵的宗室從士農工商之業。
二是令宗室中有文學才能者一體應舉入仕,按照王親任官事例,不任京官不握兵權。
但是,總有官員不想推動這樣做。
他們便把朱元璋編纂的祖訓拿出來,說祖宗之法不可違。
《皇明祖訓》中有部分限制諸王權力過於膨脹的內容,但絕無限制宗室諸如出入自由、交往自由、參與政治等內容的條款。
藩禁政策主要形成於靖難之後的永宣時期。
禮部並非不知,借《祖訓》來論事,是大明朝官員的慣習做法,意在表達藩禁政策已經實施一百多年,根深蒂固,難於更改。
當然也有官員從實際考慮,大明宗藩位於全國各地,期間情況大相徑庭,難於整齊劃一,若不綜合各宗情況從容商量,恐激於駭聞,反生嫌隙。
最重要的是開禁乃對宗室制度的變更,事關重大,禮部不敢擔責,怕落個變亂之罪。
他們秉承著就是既然這座屎山還能執行,且有效的執行了一百多年了,咱就不要隨便改程式碼了。
改完代(政)碼(策)大明能不能平和執行還是個問題呢。
一旦出了問題,這口鍋誰背啊?
反正我是來當官掙錢的,不是來背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