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新筆趣閣 > 第62章 我要上天

第62章 我要上天(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斬神:我神級選擇,林七夜麻了我今年八歲,前來酸棗會盟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閒度日綜漫:逍遙客不存在奧特曼的宇宙的驚悚冒險!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乖軟宿主!釣懵了末世偏執怪物林鵬的宋朝之路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水滸之書生王天下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趙匡胤演義從質子到千古一帝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斬神:開局復活術,我要你站起來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

一句話,再次讓所有人的視線聚集到了會議室後面的常浩南身上。

只不過這一次,他已經幾乎感受不到眾人目光中的懷疑了。

清了清嗓子之後,常浩南說出了自己的具體計劃:

“現在我們面對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不確定計算機模擬出來的結果與現實情況差距有多大,因此完全可以分兩步進行驗證。”

“副翼效率的計算本質上是一種流場分析,所以我們首先選擇一個確保試飛安全的工況,比如12倍音速、10°仰角,然後由我來計算出這種情況下機翼表面的流場分佈,然後進行一次試飛。”

“如果這一次試飛得到的結果和計算結果的吻合度符合要求,說明計算結果的精度沒有問題,下一步就可以激進一些,直接在發生副翼反效的工況點附近進行試飛”

這個想法其實還是受到了之前603所的啟發,後者在驗證主動顫振控制技術時,也是用類似的方式分成兩個步驟,在加快驗證進度的同時把風險控制在了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當然,說是可以接受,但終究是不如最保守的逐次逼近法穩妥,還是需要身為總設計師的楊奉畑承受一定壓力的。

這邊常浩南的話音剛落,旁邊不遠處就有一個看上去很年輕的工程師開口詢問道:

“這個辦法在理論上確實可行,但是你的第一步,驗證你計算出的帶彈狀態下機翼上表面的流場情況,應該如何進行?”

由於90年代的感測器技術還不夠先進,所以很難實時測量整個機翼表面的流場分佈情況,很多時候都需要透過試飛員的主觀感受進行判斷。

風洞模型倒是可以,但還原度終究不能跟試飛相比。

只不過這個問題甚至沒需要常浩南迴答。

“趙工程師剛加入工作兩年,所以有些事情可能還了解得不多,咱們601所倒是早就有解決這類問題的經驗。”

這次開口替常浩南解釋的竟然是那位老工程師徐進。

實際上他對於數字化設計本身並沒有什麼偏見,畢竟搞飛機設計的人不可能真是什麼老古董,只是單純覺得林示寬他們幾個人光燒錢不幹事而已。

因此他在剛剛看到常浩南帶來的報告之後,就非常好奇對方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之前搞殲8b的時候,顧委員就是靠著在機身上貼毛線觀察機身表面的氣流情況,解決了困擾我們很長時間的抖振問題,現在完全可以再用一次一樣的辦法。”

院士這個稱呼是1993年10月才開始出現的,此前一直叫做學部委員,因此年紀比較大的人一時間改不過來也很正常。

常浩南看了看不遠處滿臉期待的徐進,笑著繼續補充道:

“徐工程師說的沒錯,可以在機翼表面選幾個有代表性的點位貼上毛線,再找一架雙座飛機在旁邊伴飛,這樣就能很直觀地觀察到對應位置的氣流情況,等試飛結束之後再跟我的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就能得出結論了。”

而認可這個思路的自然也不只有徐進一個人。

“分成兩個步驟……這個思路倒是跟鎬京那邊前段時間申報的那個先進成果有點像來著……”

眼見會議室裡已經有人提到了603所的事情,楊奉畑也順勢開口道:

“實際上在座的各位可能不知道,603所剛剛申報的那個成果,主要完成人正是常浩南博士。”

一石激起千層浪。

雖然已經有不少人聽說了新舟60專案的事情,但因為還沒到年底集中進行內部宣傳的時候,所以對於一些細節還是不瞭解的。

除了楊奉畑等少數領導之外,601所這邊此前還沒有人知道603所那個成果的第一完成人竟然來自京航大學。

目錄
快穿影視諸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