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 頁)
王出征,怎敢有勞馮相許大年紀還在風頭裡站著等候。不過既然來了,馮相見識深遠,必有教於小王。”
“豈敢稱見教?不過陛下昨日召臣進宮奏對時,倒是有幾句話讓老臣轉達:陛下對殿下期許深重,滿朝皆知。然南唐繼於楊吳,於中原而言,已是百年宿寇,中原遷延五朝而不能滅,殿下雖然武功赫赫,只怕卻也難以畢其功於一役。
李招討如今已下四州,殿下此去,年內但凡有些進展,便足以交待天下、堵住悠悠之口,切不可急於求成、非要強求與李招討比並拓地之寬窄、納民戶之多少。另外,以陛下之見,如今南唐水師犀利,非我北朝可敵。縱橫淮南,已是我朝之極限,再想渡過大江,以如今的國力與準備,那是萬萬不能的。”
“馮相轉述聖諭,小王謹記在心。不過說到水師,小王倒有一事討教——如今我朝不曾瀕臨大江,也無處訓練江船水師,自然無力南下。然吳越國與南唐素為仇敵,雖在前漢年間的那三年裡,兩國因為吳越一方交出世子以為人質、換來了唐、越之間三四年太平,但總的來說,兩國還是以戰為主、以和為次。
去歲年底至今,吳越一方更是比重進更早出兵,鎮海軍留後錢惟昱主動與南唐李弘冀交戰,其後錢氏宗族錢弘億、錢弘儼、錢仁俊相繼從湖州、衢州、汀州三路出兵,夾攻南唐贛南之地。據說如今從唐軍手中奪佔的州郡土地,已經不下於重進的戰果。若是有吳越出水師,與我大周聯手破敵,可能讓我大軍縱橫大江、直下江東?馮相前年曾出使吳越,對吳越王錢弘俶與宗室諸人多有接觸,以馮相識人之明,可能看出端倪?”
馮道拱了拱手,故作老而昏聵的樣子,支支吾吾不肯盡言。磨蹭了一番,只是說道:“老朽豈敢談識人之明。吳越宗室俱是富貴閒人,若論文治教化、修養造詣,那都是極深的。當今吳越王施行仁義,明德知禮,堪為楷模。錢弘億博通仕途經濟、理財養民的學問;錢弘儼則經史兼通,據說吳越國內如今正在修文穆王以下實錄,俱是錢弘儼司職……”
“小王沒有問這些——那錢惟昱,馮相又如何看待?聽說那錢惟昱此前在朝廷修刻《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等教化之典時,還曾獻給馮相活字之法,想來馮相與他定然是忘年之交了。如今兩部大典都已完稿,那錢惟昱卻是掌著吳越國瀕臨大江的三個州郡、以及海船水師,此人之力若是可為我大周所借用,渡江南下又有何難?不知馮相以為如何?”
馮道微笑不言,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頓了一頓,隨後反問:“殿下可曾讀過《滄浪集》?”
“《滄浪集》不是錢惟昱的詩詞集麼?此書在京中如今也是廣為流傳,吳越人販售來的書又便宜,京中大戶誰家沒本《滄浪集》寡人自然是讀過的。”
“那錢惟昱的詩詞之瑰麗清雅,雖不敢說當世一品,但是如今本朝及列國之間,詩詞為文能有這般造詣的,一掌便可數的過來。除了詩詞琴書之外,那錢惟昱還喜好泛舟滄海、寄情山水、買賣營生、遊歷海外……殿下以為,如此之人,還能有多少精力參知軍事?”
柴榮一想,不得不把一開始的期待收攏一些,但心中著實仍有不甘:“可那吳越鎮海軍兵馬,在宣州、廣德、歙州等處屢破唐軍,卻是事實……”
“那不過是錢惟昱運氣好罷了,現有良將水丘昭券,此後又拔擢得新銳將才林仁肇,方才如此——還有一事,殿下或許不知,老臣卻是略有耳聞:那錢惟昱去歲在李招討未曾接應之時,便衝動出兵與李弘冀交戰,實是為了一個女子罷了,而如今這汴京城內初現的南國奇貨霜糖、豬婆龍肉等物,也是與一名女子有關罷了。”
“哦,竟有此事?小王倒是著實不知,還請馮相為小王道來。”
馮道便把一些如今汴京城內也開始流傳的關於當初錢惟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