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4/5 頁)
跑到我們太倉的一些富裕鎮上去換糧食。我們的老百姓還不敢把糧食換給崑山人,縣委也不敢,後來是蘇州專區的領導發話後才給崑山人換了,那可是救命糧啊!太倉有糧,是因為我們沒有在浮誇風中虛報糧食數量,結果隊隊都有餘糧,百姓沒有因大災餓肚。從合作社開始到人民公社的那幾年裡,太倉人向國家交糧一直是全省第一名。所以我們太倉自古以來有‘金太倉’之稱。”陸老說。
而今天當我們再步入這片金燦燦的土地時,你會驚喜地發現,“金太倉”是真正意義上的名不虛傳。
近十年間,太倉是蘇州各縣市中變化最大的,其增速和增幅也是最大的,主要標誌不僅體現在它的地區生產總量上,更體現在它的人均水平上。但那次我在飯桌上聽到*太倉市委宣傳部長陸衛其說出的另一個數字令我驚奇不已:太倉現有近50萬人口中,竟然有百歲老人好幾十位!九十歲以上的有一兩千人……
“我們太倉的‘老壽星’是全蘇州最多的!”陸部長很自豪地告訴我。
這讓我暗暗吃驚,因為過去一說起經濟發展,有一件事總掛在我心頭:父老鄉親們口袋裡的錢和存在銀行裡的鈔票比以前多了,生活和壽命是不是也比以前更好、更長了·
以前在別的地方採訪,聽說過長壽鄉一類的事,比如像風景如畫的海南三亞的南山一帶有個長壽村,到那裡一看是因為那裡的人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美麗海灘邊,空氣和風景太好了,不長壽才怪!還有某省的一個長壽村,因為那裡的山民根本就是生活在原始狀態下,雖然百姓吃的住的和穿的都還十分差,但那裡絕對沒有任何工業汙染。太倉和蘇州不一樣了,都是全國發展最快的地方,工業化和現代化程度幾乎是最高的地方,這裡要是也有“長壽村”和“長壽鄉”了,那才叫稀罕!
可是太倉人告訴我:他們不僅有“長壽村”和“長壽鄉”,而且現在整個太倉都成“長壽市”了!
這是奇蹟。這是蘇州的一個並不為人所知的另一個奇蹟!不總結和宣揚這個成果,定是一種失誤。
我在太倉採訪聽說這事後,比聽說太倉這些年增了多少財政收入更興奮,於是我在有限的時間裡到了兩個村,一個叫協心村,一個叫太星村。它們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示範村,不過到這裡一看,你會感受到這兩個村沒有半點那種浮誇的僅靠錢堆成的新樓房和閃光鋥亮的路面的那種所謂的“新農村”氣象……
協心村完全是一個保持著我童年所看到的那種自然村落的普通村子。老百姓的房子也都在老宅基上的那種屬於自建的小樓房,甚至還有些平房。但無論近看還是遠看,都非常整潔和新穎,原來前年村上和農民各出一半對所有房子進行了“外包裝”——瓦和牆統一用了同一種顏色。“這個好,看起來整潔,也好看。”農民們自己說。
第22章金太倉之光(4)
協心村共174戶,756口人。除了村口有一條公路可以通向外面的世界外,進村的路是條水泥路,一般不見大車進出。一條清澈的村河貫通全村南北,河兩邊是綠蔭花木。各家各戶宅前屋後的小竹園與蔬菜地相嵌在一起,看上去是很舒心的那種“農村”韻味……在河的另一邊是一長長的壁畫,繞過河道湊近一看,原來上面是農民們請鎮上的文化站同志畫的一幅巨型“農村風俗壁畫”,一百多米長,很有氣魄,也很符合江南鄉村風情。這是我在江南大地第一次見識到的一幅寶貴農民壁畫。再往村裡走,才發現許多民宅的牆壁上都有些不同型別的風俗畫,其中有一幅還是主人家自己搞的一個“畫展”,雖然畫功並不精深,但卻十分富有童趣。在村河的中央,有一座很“江南”的廊橋,名曰“雙溝亭”。坐在雙溝亭上,抬頭見一“清水河波”的簷畫,低頭是腳下的潺潺流水。在此坐上片刻,十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