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5 頁)
的出現和成長:
(1)中國產業經濟結構的變化,已使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在不斷地減少,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的增加比率則開始超過第二產業。據統計,自1979~2004年的改革開放25年來,中國服務業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0%,高於9�4%的年均經濟增長速度。服務業從業人員從1978年的4890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21809萬人,淨增16919萬人,幾乎是同期第二產業淨增從業人員的兩倍。 江小涓、裴長勇主編《中國服務業發展報告No�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第5頁。儘管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由於農民大量進入城市,第二產業中藍領工人的數量會大量增長,但顯然由於管理的需要和技術的進一步運用,白領管理者的數量也會有明顯的增長。
(2)據專家估計,我國“十五”末期市場化的程度將達到65%~70%,2010年將達到80%以上,顧海兵:《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中國經濟時報》1999年8月13日。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將提高進一步促進階層的分化,“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將造就更多的中產階層。
(3)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不但為普通農民工進入城市尋找工作提供了可能,也使其中的佼佼者和農村中原先的鄉鎮企業家和包工頭有可能在城市中謀生,併成為中產階層的一部分。據統計,到2003年為止,中國的城市化已經進入加速發展期,城市化率已經從1993年的28%達到2003年的40�5%,新華社2004年10月30日電,參見//news�xinhuanet�/newscenter/ 2004�10/30/content_2157326�htm。並且現在仍然在以每年不低於1%(東部沿海地區則達到2%)的速度增長。
(4)在2004年3月舉行的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上透過的《憲法修正案(草案)》,將第十三條“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正式改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其實,儘管將“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寫進憲法只是一年前的事情,但此前國家推行的發展私有個體經濟的政策,已經從一個側面肯定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並且這一政策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002年的最新統計表明,上海的私營企業數已達18�83萬戶,佔全市的比重達到50%,戶均註冊資本116�9萬元,總資本2000億元。而這樣的令人注目的數字還排在廣東和浙江之後。《上海半數企業是私營》,《新華日報》2002年5月8日C2版。而對普通城市居民來說,國家推行的房屋改革政策也在事實上使私有生活資料財產的擁有合法化。在房價為全國之最的北京和上海,僅一個房改就使那些擁有地段較好地區房屋的幾十萬市民成為“百萬富翁”。
變化之三:文化的多樣化和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也為中產階層尤其是新中產階層的出現和成長提供了文化和精神基礎。在有關中產階層的研究中,許多研究者都提及了文化表徵對中產階層的重要性,事實上,英文中“Class”這個詞本身就既具有階級、階層的含義,也具有文化上的品味和格調的含義。福塞爾:《格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前言”第1~2頁。布迪厄更是提出文化資本在社會分層中的作用。Pierre Bourdieu;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1984; p�65�能夠想見的是,在毛澤東時代,在文化和文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