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大決戰前奏之雨中鏖戰(第2/2 頁)
的步軍剛出動,宗澤的探子已經發現,連忙回報。
但當天晚上,又有四萬金軍騎兵出動,後面的騎兵,宋軍探子並沒有發現。
宗澤緊急調集三萬火銃手,以及張仲熊的一萬多步軍趕往介休東南。
宋軍抵達後緊急構建工事,工事剛剛完成,金軍大股步軍已經到來。
但金軍並不攻擊宋軍,竟然和宋軍一樣,埋頭構建工事。
如此就形成個很奇怪的現象,文水西南處,連續兩天時間,雙方七八萬大軍都在忙著挖溝,建營房,連斥候都沒有交戰。
張仲熊派人急報宗澤,宗澤大驚。
如果金軍再在城南構建出營寨,便和上次一樣糧道受阻,芬州城就成為孤城。
於是他又調集二萬火銃手趕去,讓張仲熊配合火銃手殲滅這股金軍。
張仲熊的騎兵剛出動,四面突然出現無數金軍騎兵。
而此時,天色下起瓢潑大雨。
金軍數量奇多,即便是有火銃手掩護,張仲熊依然不敵。
金軍騎兵擊潰張仲熊後直衝火銃手陣列,而金軍的步軍此時手持裹有棉布的大盾,亦是朝著火銃手衝過來。
這麼短短的時間內,金軍找出了應對火銃的法子,那就是在大盾上裹上棉布,衝陣之時澆上水,防禦火銃的鉛子非常有效。
此時其實不用再澆水,因為天降大雨。
不得不說,金軍的這個辦法確實很有效,宋軍的鉛子打在大盾上,竟然無法破防,若不是及時調整陣型,火銃手的陣列就將被沖垮。
也幸虧趙桓當時弄出來的是燧發火槍,要是火繩槍,剛好碰上天降大雨,這一仗就不用再打了。
即便是燧發槍,大雨中的激發率也驟降至三成不到,宋軍無奈,只得也將盾牌橫在頭頂,以降低大雨的影響。
趙桓趕到之時,情況非常危險。
張仲熊的騎兵剩下不足三千,正在分頭衝殺,每衝殺一陣即刻返回,然後帶上裝好火藥的火銃繼續衝殺。
若不是他當時靈機一動想到這個方法,宋軍現在已經潰逃。
在大威力的火炮出現之前,重步軍歷來是難啃的硬骨頭,令無數名將頭疼。
趙桓知道形勢危險,即刻下令:“楊再興,帶騎兵和張仲熊匯合,護住火銃兵,萬不能讓火銃兵陣列被沖垮。”
“得令!”楊再興答應一聲,隨即徵齊人馬前去,冒著大雨趕往火銃陣列。
趙桓則是馬身一轉,沿著外圍斜插向金軍左後方。
策馬之際,他下令給黃蓉和穆桂英:“速速清除金軍斥候和散兵!”
“得令!”二人一左一右,朝著金軍陣列衝殺過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