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杜鵑初啼(第2/2 頁)
人,也並非聚居在一處。
這就造成了以下的後果:
其一,徵召三軍計程車卒緩慢而困難,就像為了前往魯國鎮壓叛亂,臨時徵召,先行者不過三百選鋒而已。
其二,三軍計程車卒必須頻繁地進行訓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需求是使士卒彼此磨合。這既耽誤農時,又容易引起列國的注意。
其三,由於列陣之時也是按照族屬劃分,導致一旦敵軍重點進攻某處,某一族某一氏的族人就將遭受超過平均的損失,這就使得氏族之長作為軍隊的統帥,同時也要考慮避免自己族人遭受過大的損失,使得齊軍的陣列容易崩潰。
其四,當派遣一支師旅時,就相當於是專門徵召了某一氏族的大量男丁,也會導致那一氏族受到經濟上的損失,動搖大夫們對公室的忠心。
管仲的建議是,將國都分為二十一個鄉,其中可供徵召者十五鄉,皆為務農之族,另有六鄉為工商之鄉,不適合徵召作戰。
將十五鄉再按照軍制向下劃分,直接將鄰里之人編入同一編制之下,使國人按鄰里和物理距離來編組成軍,而非按族屬和血緣關係來應徵。如此,則鄰里之間的日常生活也就能夠為齊軍的卒伍注入默契。
今後,鄉里鄉親的兒子們將一同長大,一同參軍,同享戰勝的光榮,分擔戰損的痛苦。
他們從小玩耍到大,穿同一條褲子,喝同一井水,一同耍賴,一同被打屁股。彼此之間的友情牢不可破,正如管與鮑二人那樣,寧可為對方而死。故而命他們死守,必然死不旋踵,故而命他們進攻,必然前赴後繼。
他們從小生長在一起,彼此的聲音都已熟識,夜間即便不點燈火,都能知道前後的那人是否就是自己的伍伴,晝間在一片亂軍之中,只要遠遠瞧見一個身影,也就能分辨出自己的伍長。
整齊劃一的規劃將會極大地方便士卒的徵召,只需要通知每個鄉,鄉便可以通知下轄的各個連,每個連又通知到下面的各個裡,每個裡通知到各個軌,每軌五家,由軌長通知到各家。
傳令之人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次序接力,在臨淄的每條街巷上跑上一遍,就可以通知到全城計程車卒,而按原來的規劃,則會變成每支師旅的傳令都反覆在城內兜轉,浪費大量的時間。
資訊只要經過這五次級聯放大,國君的君命就將以極快的速度傳達到每一個國人之家,每家從家門站出一人,連佇列都已經齊整了。一聲號令,從城中的武庫門前經過,一一領取兵器,便能雄赳赳地開赴戰場。
十五鄉齊人,就是十五個兩千人的旅,就是三個萬人的軍。
提此三萬之軍,橫行天下,為齊國之垣牆,為王室之屏障,天下諸侯,將無人可當也。
管仲還是有些怯生生地,雙手放在膝上,乖巧地縮著,等待諸兒的評判。
“太子,此策...”
“善。”
杜鵑啊杜鵑,你終於還是發聲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