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但劉顯並不會甘心就這樣失敗。什翼犍還有一個名叫窟咄的小兒子,劉顯打算用他動搖拓跋珪的王位。在遊牧民族裡,由於君主的弟弟一般都比君主的兒子年長,所以在君主死後往往由弟弟繼承王位,這樣能更有效地保證部落穩定。有這個叔叔在,拓跋珪即位的合法性就受到了質疑。經過一番策劃之後,窟咄帶領獨孤部武裝侵入拓跋珪的領地,在新成立的聯盟內部引起了很大波動。一些不夠忠誠的部落開始動搖並倒向窟咄一方,還有人打算捉拿拓跋珪去送給窟咄以表示忠誠。在賀氏的輔助下,拓跋珪避開獨孤部軍隊的鋒芒,率領忠實於自己的部眾轉移到賀蘭部,同時向後燕請求支援。
後燕是慕容垂建立的國家。窟咄依附的勢力是西燕,那也正是後燕的死對頭。親屬關係和利害關係加在一起,慕容垂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拓跋珪一方。在慕容垂的支援下,拓跋珪打敗了窟咄的軍隊。窟咄逃到鐵弗部落,被劉衛辰殺死。
由於窟咄的失敗,劉顯的力量也受到了影響。獨孤部發生內亂,劉顯的幾個兄弟開始爭奪權力。趁著這個機會,拓跋珪的魏軍與慕容垂的燕軍聯合出擊獨孤部並大獲全勝,劉顯逃往西燕,獨孤部的人口和財產都被燕魏聯軍瓜分。
經過這兩次戰爭之後,拓跋珪身邊最直接的危險消除了,經濟實力也增強不少。登國六年冬天,當年曾經被什翼犍打敗的鐵弗部捲土重來,劉衛辰的兒子直力鞮率領將近十萬軍隊攻進魏國南部,包圍了在外的拓跋珪。當時拓跋珪身邊只有五六千人,但他臨危不亂,以兵車為營穩紮穩打,步步向前,最後竟然反敗為勝,打得直力鞮隻身逃走。拓跋珪越戰越勇,乾脆乘勝一路追擊過去,從五原渡過黃河,一直殺進劉衛辰的大本營。居民們驚惶萬狀,四散奔逃,整個部落頓時亂作一團。劉衛辰倉皇逃出城去,被部下殺死,拓跋珪殺掉了劉衛辰的子弟宗黨五千多人,屍體統統拋進河裡,把整條河都染成了紅色。部落裡只有劉衛辰的第三個兒子逃走,他就是後來建立了夏國的赫連勃勃。從此之後,河套地區就被納入拓跋珪的統治之下。
決戰參合陂
在拓跋魏發展和勢力壯大的過程中,後燕的支援和幫助曾經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兩國之間的關係卻漸漸出現了裂痕。當他們共同徵討敵人時,由於後燕一方扮演著幫助者的角色,所以總在心理上佔有優勢,在戰後分配戰利品時,他們也總有意無意地搶奪更多的人口和戰利品,擅自做出人事安排,有時還會介入拓跋珪對周圍部落的戰爭,這些都讓拓跋珪對後燕越來越不滿。
登國六年,慕容垂的兒子慕容麟攻打賀蘭部,還抓走了拓跋珪的舅父賀訥,拓跋珪帶兵來救援,慕容麟這才退走。後來慕容垂歸還了被擄的賀蘭部眾,卻扣留了出使中山的拓跋珪之弟拓跋觚,藉此向拓跋珪索要戰馬。此時的拓跋珪已經想要徹底廢除遊牧民族的兄終弟及制,轉而建立起中原王朝那樣父死子襲的制度。想到這個弟弟將來有可能與自己的兒子爭奪王位,拓跋珪拒絕了後燕的要求,從此拓跋觚被扣留在後燕直至被害,燕魏也從此絕交,拓跋珪轉而與慕容垂的敵人、西燕的慕容永交好。
雖然魏燕之間的矛盾已經激化,但當時雙方的周邊還都不安定,誰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發生戰爭。到了登國十年(公元395年),後燕已經消滅了西燕,北魏也清理好了周邊環境,這兩支北方最大的勢力終於要開始一場生死較量了。
這年五月,慕容垂調動重兵攻打拓跋珪。他是當時一流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遺憾的是後繼無人,幾個兒子都沒有大本事。這次他派太子慕容寶擔任主帥,希望一舉消滅魏國勢力,但這個兒子根本沒有軍事才能,只想著儘快打一個大勝仗,能夠風風光光地即位。他自以為人多勢眾,從一開始就驕傲輕敵,而拓跋珪則聽從部下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