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4/5 頁)
:“有的,黃先生今日還教了孫兒論語呢。”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黃子澄此人,學問倒是不錯,他都教了你什麼?”
“孫兒學的是《論語·子路篇》,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朱元璋微微皺眉,又很快舒展開,淡然道:“何以解?”
“孔聖人的意思是說,如有一位施行王道的君主,也必定要花費三十年的時間,才能使仁道盛行於天下。”
朱元璋笑道:“允炆,你欲行仁道,這是不錯的,祖父問你,除了仁道之外,君主還需以何道輔之?”
朱允炆抬頭愕然道:“皇祖父,治天下當然只能行仁義之道,聖人之說,傳世千年,難道有什麼不對麼?”
朱元璋目光頓時有些黯淡,神情浮出些許失望之色。
擺了擺手,朱元璋沉聲道:“不說這個了,朕問你,前日你儀仗出京,聽說只為嚇唬一個酒樓掌櫃,這是何因?”
朱允炆聞言開心的笑了:“皇祖父,孫兒在江浦認識一個挺有意思的人,剛認識他時,他死活不相信孫兒是當今太孫,孫兒還捱了他好幾下打呢,後來孫兒回京後,左想右想不服氣,於是開了全副儀仗出京,就是要給他看看,孫兒不是冒充的。”
朱元璋哼了一聲,沉聲道:“你簡直是胡鬧!太孫儀仗,那是朝會,典禮,重大國事之時才準啟用的,你卻拿它去嚇唬一個酒樓掌櫃,滿朝文武知道了,他們會怎麼看你?簡直荒唐!”
朱允炆嚇得往後一退,低著頭不敢發一語。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終究還是捨不得說重話,嘆了一聲,接著道:“還有,你說那酒樓掌櫃打了你?此人狗膽包天,竟敢毆辱皇孫,按大明律,此人該誅九族!”
朱允炆聞言急忙抬頭,急聲道:“皇祖父,孫兒並不怪他,所謂不知者不罪,孫兒也赦免了他的罪,求皇祖父開恩……”
朱元璋嘆了口氣,道:“既然你赦免了他,此事便作罷了吧……”
朱允炆不敢置信的睜大了眼,他不明白,為何向來乾綱獨斷,從不聽勸的皇祖父,這次卻如此輕易的放過了蕭凡,一句作罷便真的作罷了。
朱元璋看著孫兒迷惑的臉,終於展顏笑了:“你是不是很奇怪,為何朕如此輕易的放過了他?”
朱允炆點頭。
朱元璋嘆道:“等你當了皇帝,也許能明白朕的用意。允炆啊,這世上的事情,並無對錯是非之分,帝王殺人,不看這人有罪無罪,而在於這人該不該死。當你覺得某人對你有了威脅,那時他便無罪,也該死,當你覺得某人對你用處甚大,那時他便是罪惡滔天,亦不能殺……”
朱允炆滿臉迷茫之色,顯然,朱元璋的話讓他非常不明白。
“……朕之一生,殺人無算,其中真正有罪之人能有多少?李善長真有罪嗎?傅友德真有罪嗎?宋濂真有罪嗎?其實他們都沒罪,可他們卻該死,所以他們死了。”
朱允炆神色愈發迷茫。
朱元璋嘆道:“孫兒啊,你還是不懂,唉……朕為何要殺這麼多無罪之人?甚至朕不惜揹負昏君暴君之惡名,盡數屠戮開國功臣名將?孫兒啊,朕做的這些,都是為了你,為了咱們朱家的子孫後代呀!朕就是擔心那些功臣名將恃功自傲,不服我朱家後人做皇帝,甚至生出不該有的心思,朕只能在活著之時,盡數殺了他們,朕要留給你一個除去荊棘的鐵桶江山!”
“可是……皇祖父,這跟不殺蕭凡有何關係?”朱允炆一臉懵懂道。
朱元璋笑了:“因為赦免蕭凡的話是你說的,你是未來的大明皇帝,君無戲言,你說不殺,那便不殺。這是皇帝必須具備的威信,君主一言九鼎,朕做了那麼多不該做的事,殺了那麼多不該殺的人,為的,就是給你樹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