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閼與之戰
製造閼與大捷的,並非大名鼎鼎的廉頗,而是此前名不見經傳的趙奢。之所以還要提起這場戰事,是因為從中可以看出廉頗的戰術思想。它與長平之戰,有一脈相承的關係。
前面說過,原本屬於宋國的定陶,稅源豐厚,日進鬥金。宋國被瓜分後,定陶最終成了秦國國相、穰侯魏冉的封地。魏冉得到定陶還不滿足,想進攻齊國的剛、壽地區,以擴大領土。在秦國的驛館坐了幾年冷板凳、一直苦苦等待機會的范雎,敏銳地捕捉住這個戰術錯誤,立即上書秦王,建議停止對齊用兵,採取&ldo;遠交近攻&rdo;的策略,攻打韓魏,&ldo;以斷山東之脊&rdo;。這樣&ldo;得尺即王之尺&rdo;,每佔領一個城邑,都能固守統治。而採用二戰時麥克阿瑟那樣的&ldo;躍島戰術&rdo;,越過韓魏攻打齊國,很像熊瞎子掰包米。
秦王從諫如流,公元前270年對韓國用兵,進攻閼與,就是今天的山西和順西部。閼與地處太行山山脊,東有大道通往趙都邯鄲,中間只有一個要地武安可為屏障;向西直達韓國的上黨,地理位置十分險要。秦軍攻打這裡,可謂指東打西,一石三鳥。表面對韓國用兵,其實盯的卻是趙國。
正因為如此,接到韓國的求援信,趙王立即召集廉頗、樂乘等大將,詢問對策。可這兩個人的觀點完全一致:&ldo;道遠險狹,難救&rdo;。趙王不甘心,又問趙奢,趙奢說:&ldo;道遠險狹,就像老鼠在洞穴中相遇。狹路相逢勇者勝!&rdo;趙王聞聽很高興,立即將兵權授予趙奢,讓他領兵出征。
趙奢真是個十足的騙子,當然,也是個善意的騙子。
他說這話,完全是為了&ldo;騙取&rdo;軍權,好牛刀小試,建功立業。說到這裡,得先說說他的來歷。
趙奢本來是個稅官。可收稅收到平原君家裡,他手下的人不肯出租,有&ldo;軟暴力抗稅&rdo;傾向。趙奢毫不留情,一口氣殺了平原君手下的九個人。打狗還得看主人。平原君貴為國相,位高爵顯,趙王都得給他面子,你趙奢哪來這麼大的膽子,敢在老虎嘴邊拔毛?他決心拿趙奢的人頭,挽回相國的顏面。趙奢不慌不忙地說:&ldo;您若縱使下人,就會損害法律的尊嚴,從而削弱國力;一旦國家削弱強敵入寇,趙國必然滅亡。到那時候,哪裡還有您的榮華富貴呢?&rdo;這話靠譜。平原君不但沒有為難趙奢,反倒將他推薦給趙王。&ldo;王用之治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rdo;於是這個基層稅官,一躍而成為專管財經的高幹。
稅官也領兵,由此可見,當時用人機制確實靈活。
為什麼說他是騙子呢?這可不是戲說,都是有據可查的。卻說趙奢接過兵符點齊人馬,剛出邯鄲三十里,就下令紮營,同時設定一道高壓線作為戰場紀律:&ldo;誰敢妄言軍事,立即殺頭!&rdo;
秦軍統帥中更胡陽,是白起一手培養調教出來的將領,立過無數戰功。韓國弱小,韓軍不會造成什麼威脅,怕就怕趙國。於是他一邊猛攻閼與,一邊派一部人馬南下,推進到武安附近,擺出一副進退自如、可攻可守的架勢。這股秦兵雖然人數不多,但鼓譟進兵,製造的噪音甚大,幾乎要震碎武安城內的屋瓦。有員裨將建議緊急救援武安,趙奢毫不留情,殺無赦斬立決;同時命令部隊,繼續修築營壘,加固工事,擺出一副拱衛邯鄲的架勢。
遠方戰事吃緊,可趙奢這樣白白耗了二十八天。
行軍打仗,首先要摸清敵情。胡陽派出間諜,偵查趙軍的動向。趙奢明明知道那人的身份,卻毫不干涉,任他隨意走動,將趙軍的動向摸了個底兒朝天。胡陽接到報告,大為驚喜,隨即將佈置在閼與北山的部隊大部撤下,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