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立足香港(第2/2 頁)
水道,仁德大廈第18層的一套房子。這套房子是兩室一廳的結構,實用面積大概40平米,裝修的比較整潔乾淨。
每月的房租是1500港幣,這比香港目前大部分普通職員的月薪還要高一些。但周陽手裡可用的資金,換成港幣差不多還有5萬塊錢。所以他乾脆一步到位,選擇了寬敞一點的房子。
北角雖然比不上中環、灣仔,但也算港島上熱鬧繁華的地方,街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因為周陽不會講粵語,說的是普通話。幫他找房子的中介,還以為他是某個中資機構的經理。畢竟1500塊的月租,不是普通職員能出得起的。
而北角歷來就是中資機構的聚集之地,仁德大廈旁邊的僑冠大廈、僑輝大廈和新都城大廈,從六十年代剛建成開始,就是香港有名的左派聚集地。
除了中資機構扎堆之外,北角的另一大特點,則是閩南話比粵語更流行。早在民國時期,出生胡建的南洋貿易商人郭春秧,向港府出高價購買了北角附近,大片填海所得的平地,用來建樓。
而因為鄉誼的關係,北角及周邊的區域,也就成了閩南人大量聚集之地。為了方便管理治安,香港警署六、七十年代在這邊巡邏的華人警察,都要求會說閩南話。
周陽回到北角時,中介早已經在房子裡等他了。租房合同的細節,早在昨天就已經談妥了。但周陽因為還沒辦身份證的原因,所以只交了定金,拖到今天才籤合同。
房子裡的傢俱和電器都很齊全,他先去僑冠大廈底層的華豐國貨商店購買了一大堆日用品,然後又去菜市場和便利店進行了一番掃蕩,把廚房裡的冰箱和儲物櫃全部塞滿。
單身男人的晚餐自然不會十分複雜,樓下的街上就有燒臘店,周陽買了半斤叉燒,自己煎了一個雞蛋,又用電飯煲燒了一小鍋米飯,一頓簡單的晚飯就算完工了。
吃完晚飯,他開始瀏覽之前買回來的《信報》,這是全港目前唯一一份以財經新聞為主的報刊。他接下來準備去港股試一試水,而《信報》是他判斷市場走勢的重要資訊來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