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健來說,只要有合適的零件,他可以立刻組裝出來成品,唯一要操心的是功率與重量,按馬遷安的要求通訊距離不能小於15公里,重量不能大於16公斤,這才是難點,這需要尋找最搭配的零件,現在還沒有條件,只好一遍一遍紙上談兵,繪圖作業。不過魏子健的圖紙作業慘了點,各部件比例,還有搭配,按馬遷安的眼光看來,太不合格了,但馬遷安不準備糾正這些,這只不過下些功夫即可解決的問題,人才最好讓他自己成長,而且最好讓魏子健認為都是他自己獨立研製的,這樣最好,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別人對自己的注意力。
火箭筒則更加簡單,參加這個小組的除了張元,還有一名對機械感興趣的學生,雖說對軍械設計沒經驗,但根據馬遷安的提示和一張簡略圖紙,還是搗鼓出了火箭筒雛形,就這馬遷安已經很滿意了。再具體的工作要等到與s1軍工合作時才能搞得出來,火箭筒筒身,瞄準具,帶穩定翼的火箭彈,這些東西,只要有了思路,製作是很快的,而穿甲技術、破甲技術早已是成熟的技術,s1軍工就有,也無需他多操心。
除了定時指點“科研小組”研究題目之外,這幾日,馬遷安像蝴蝶一樣在抗聯駐地與蘇軍117師師部駐地穿梭般來往,硬是從巴普羅維奇手裡拐來5個軍事素質很硬的軍官擔任新成立抗聯隊伍的教官,他對李四清及吳耀祖,陳武的訓練士兵的辦法並不看好,那並不是訓練正規部隊的方法。雖然日後要進行大量的游擊戰鬥,但即使游擊戰鬥也不是要摒棄正規化訓練。包括李四清這個黃埔畢業生來說,要學的東西也有很多,不若就利用蘇軍現成訓練方案。
劉清源走後第五日夜晚,正當馬遷安牽腸掛肚的時候,切爾雷赫少尉給他送來了密營出的電報“安子,你所做之事我已知曉,甚慰!現日軍加大搜尋力度,密營給養已斷,若無給養,將被迫尋敵作戰,你應加緊在s1籌備給養彈藥,向他們求助,若有可能,空投。楊靖宇。”
第38章 我要飛機(1)
馬遷安看到這封電報,心頭即刻著急起來,他可以想象的出,如果不是遇到最危急時刻,楊靖宇絕對不會請求蘇方出動飛機空投,萬一s1飛機被現出現在“滿洲國”境內,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又會被汙稱為挑釁,不好解釋,作為抗聯領導,楊靖宇不會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那麼只有給養原因才能迫使楊靖宇出這樣的請求,肯定斷糧了!如若不救援,楊靖宇的司令部及曹冠捷的一軍指戰員恐怕真得重新走出密營去搶糧了。敵人正等著他們這樣做呢,正中鬼子下懷。後果不堪設想,幾百餓著肚子,缺衣少彈的疲兵如何與兵精糧足的關東軍精銳硬拼?從去年1o月至今,就是因為大量密營被破壞,才逼迫一路軍三千將士被迫走出大山,並因為糧食問題而不斷分兵就糧,每一路都要與優勢日軍拼命,被糧食牽著鼻子走,喪失了主動權的游擊戰如何不敗?
想到此處,馬遷安像屁股中了箭的兔子一樣,一陣風似地衝出自己房間,硬是從正在校場練車的吳耀祖手中搶過方向盤,一溜煙開往117師師部駐地。
路上,被擠到副駕駛員座位上的吳耀祖一邊緊緊注視馬遷安熟練的操縱“嘎斯…aa”,一邊不斷讚歎馬遷安的技術好,把馬遷安逗樂了。這種老軍卡,才四十多馬力,最高時不到六十公里,飆慣了現代軍卡的馬遷安感覺這破嘎斯簡直就像老牛車,沒想到就這樣,還引來吳耀祖的稱讚。馬遷安笑道:“沒什麼,這種車,給狗叼塊大餅子他就會開。”
是嗎?吳耀祖聽到調侃,翻了翻白眼,腦門升起一道黑線。“特派員,您這是要去哪裡?這黑燈瞎火的,別引起哨兵誤會。”開始時,大家對馬遷安不知道如何稱呼,誰也記不清從何時起,突然有人對馬遷安稱呼為“特派員”,這稱呼得到認可,延續下來。
馬遷安不隱瞞,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