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部分(第4/5 頁)
70萬、坦克及飛機約1千輛、架)。
(一)人力資源雖尚有餘,但今年野戰軍如遭受大的打擊,明年以後將逐步陷於窘迫。
(一)今年末前後的軍需工業生產能力將約達德蘇開戰前的6070%。
(三)糧食雖已逐漸緊張,但還不至於發展到使國內秩序呈現紊亂的程度。
(四)斯大林的政治力量仍極強固,軍民的抗戰意志均尚在維持。
不得不說這個預測還是靠譜的。但僅能預測戰爭的大致走向,卻無法挽救其本身的命運。
維持戰爭不僅僅要求有大量訓練有素計程車兵,還需要以國力作為支撐的大量物資的提供。日軍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慘敗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進攻瓜島的失敗對曰本大本營和政府來說,在物資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曰本大本營判斷,美澳聯軍對所羅門方面的反攻是相當強有力的。大本營在堅決確保索羅門群島要地的方針下正在準備總攻擊失敗後的作戰。隨著戰況的激化,戰鬥力消耗漸多,同時,船舶的損傷也級數式地增大了。為整頓這種態勢,使第8方面軍完成新的任務,必須首先解決船舶問題。經過第2次、第3次所羅門海戰之後,為了補充戰鬥力,海軍對船舶的需要也逐漸迫切起來。
由於形勢發生了不利於日軍的轉變,原本還在探討解除徵用民船的問題一變而為增加徵用的問題,而且其數量是巨大的。陸軍統帥部向陸軍省提出了加徵船舶37萬總噸的要求。接著,海軍部向企劃院提出了加徵船舶25萬總噸的要求。陸海軍這一總計達62萬總噸的要求,從國力方面來看,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不得不導致陸軍統帥部與軍政當局之間的意見尖銳對立。
由於三個月前陸軍加徵了20萬總噸船舶,曰本大本營在國力和作戰之間的調整上總算喘了一口氣,但這只是暫短的一瞬。美澳聯軍加重了對以瓜島為中心的東南太平洋方面的反攻壓力,在其時機、速度和規模上,確是足以從根本上破壞曰本國力和作戰之間的平衡。
曰本政府為了把加徵對國力造成的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內,作了最大的努力,但當時鋼材的生產、燃料的供應、造船的前景等情況,仍然令人很擔心。需要船,需要物資,必須設法開啟這種缺乏物資的困境,這是當時戰爭指導中樞機關絞盡腦汁的迫切問題。
他們預測:關於船舶徵用的影響問題,譬如此即便只是目前的徵用量,就將使1943年度的鋼材生產從本年度的427萬噸下降到300萬噸,如果滿足統帥部的全部要求,就將降到200萬噸,這將給進行戰爭帶來嚴重後果。
曰本人對此毫無辦法,只能釋出了一個假大空自己騙自己的方案,言:統帥部如果只根據作戰上的要求,對現在已成培養和維持國力之源泉的船舶,無限制地加以徵用,從而造成國力疲敝,這是國家所不能容許的。因此,應在編制、裝備、增加船舶運載量等方面想盡一切辦法,力圖透過海軍艦艇協助運輸等來極力節約和減少用於作戰上的船舶,慎重地考慮政略、戰略上的要求。
戰爭已進行到如此地步,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了,曰本人的吃到嘴裡就不肯吐出的僵化貪小思維又一次佔了上風,他們幻想美澳聯軍在英勇頑強的“皇軍”面前不堪損失,從而要求和談,藉以保住南洋。
以曰本人一根筋思維的考慮,為了讓南洋的美澳聯軍遭受不可忍受的損失,那麼“皇軍”就要大大增兵南洋,形成兵力優勢對抗美澳聯軍,以此來達成目標。
因這種思維,大本營將本來準備執行5號作戰計劃第二階段戰役的關東軍第8師團、第9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71師團、第1坦克師團調往南洋阻擊美軍,為填補關東軍空缺,又急急忙忙在國內組建了5個師團,於6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