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劣跡斑斑(第1/2 頁)
陳萍笑意盈盈進入何家,攪擾了魯子軒繼續話題的興趣,只留下一句“有機會再說”,便匆匆離開,趕往宋向哲處收取資訊。
須臾間,魯子軒到達目的地,宋向哲彙報派遣的人接連三天毫無進展,不由眉頭緊擰。
倒是趕來匯合的祝峰收穫頗豐,只是得到的資訊,令他再度陷入沉思。
這位梁校長祖籍是南方的一個小鎮,遷籍前就是一名中學副校長,儘管建樹不多,但為人圓滑,且擅鑽營,在當地教育領域也頗有些名聲。
解放後,四九城作為國家政治文化中心,教育資源緊缺,梁校長由昔日同窗保薦,舉家前來赴任高中副校長,僅耗用半年時間,就將保舉人拉下校長寶座,遂取而代之。
或許是梁校長認為已經羽翼豐滿,不屑於遮掩,亦或是對周圍人過於輕視,完全不設防,祝峰僅付出極少代價,便找到若干違規之處。
例如:梁校長轉正的次月,便將南方故居的那房妾室及兩名庶子接進四九城,還以族親投奔的方式,為他們辦理了入籍。
相熟的鄰居、同事幾乎無人不曉,但礙於高額的沉默費,大家默契的選擇視而不見;
再譬如:經常收受各方豐厚饋贈,向高校舉薦免試大學生,但他高明地將八成禮物分發給下屬,從臨時教師到副校長,人人有份;
還有,主動為領導子女安排替考槍手、考試舞弊等,也曾高調倡導過,以捐款代替考分,用於提高整體社會文化水平的荒唐事,幸好被教育機關及時發現,並緊急叫停…
雖過錯甚多,但舉報之人卻屈指可數,即使偶有目不忍視之人投遞過舉報信,也都猶如石沉大海,未見漣漪。
故而,面對如此“玲瓏”之人,魯子軒原先制定的借刀殺人之計,不得不徹底放棄。
“既然官面上的實力暫不明朗,那就用民間的方法。
我去找榮門的人幫忙,把他的珍藏一點點偷出來,反正那些錢財來路也不正,沒啥顧慮。”
宋向哲建議道。
祝峰擲地有聲的立即反對:
“不行,小宋,你啥時候跟暗八門有聯絡的?這很危險!
咱們想繼續壯大,就不能走歪門邪道,可以借鑑他們的謀略,也可以使用武力,但絕不能放棄信仰,這是底線!”
宋向哲撇嘴應道:
“行,行,您的信仰高尚!行了吧。
既要快,又要穩,哪有那麼多好事?反正我能想到,對付這種不顧名聲還貪得無厭的人,最快方法就是借江湖力量,你們討論吧,我去找範哥聊天。”
魯子軒忽的眼前一亮,按下欲起身離開的宋向哲,笑道:
“你們說的都對,無論正道與邪道,還是廟堂跟江湖,用的手段都來自民間的智慧積累,只是利用的方式和目的不同而已。”
梁校長不顧及名聲嗎?當然不是。
相反,他比任何人都看重名聲威望,否則,就不會花代價去封口。
貪得無厭,他有嗎?肯定沒有。
要不,他不會捨棄大部分好處,打造共同進退的利益同盟。
他懂得審時度勢,更通曉人情世故。
無論何時,功勳卓著的正人君子,永遠敵不過見風使舵的勢利小人。
政績,是胸懷大志之人的登天梯;而變通,則是玲瓏圓滑之人的青雲路。
唯有達到一定高度的成功者,才會無懼無畏,百毒不侵…
魯子軒一番引經據典的洗腦分析,三人達成一致目標,經過反覆斟酌,決定化繁從簡,與其耗費時間調查,不如直接將梁校長的劣跡公之於眾。
但不再使用口口相傳的傳播方式,要藉助報紙的力量,使其真正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