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2/5 頁)
在的大唐的實力,咱們又多了一分勝利的把握。”
唐朝最高層統一了思想以後,決定由魏徵牽頭,繼續推進國內經濟建設,大將軍李靖牽頭對外擴張。
不久,李靖代表總參謀部,制定了一個進攻新羅和百濟的計劃,然後來向李彙報。
太極殿,李的辦公室。
看完了李靖的戰爭部署,李說道:“大將軍,您的計劃很好,不過,您先看看這個。”說著,遞給他一份奏章。
李靖接過來一看,是日本列島宣撫使王玄策的奏章。
王玄策在奏章中提到,日本列島上,儘管已經抽調了50萬倭奴青壯男子,但是,人口的基數仍然很大,他建議,利用對新羅和百濟的戰爭,再消耗一些倭奴人。
等李靖看完了這份奏章,李說道:“您再看看這個。”
李靖接過來看到,這份奏章是高句麗宣撫使張玄素上呈的,他在奏章中也提出,高句麗人的基數也太大,不利於移民,因此,也提出利用高句麗人,發動對新羅和百濟的戰爭。
李靖笑道:“看來,大家都想到一塊去了。”
李說道:“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這件事就交給您全權負責吧。”
李靖說道:“臣遵旨。”
李靖回到總參謀部,和幾位副參謀長商量了一下,決定派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張世貴前往朝鮮半島主持對新羅和百濟的戰爭。
張士貴是大唐名將之一,曾經在消滅薛舉、薛仁杲,東征高麗等戰役中立下大功,後世影視劇中,將他描寫成嫉賢妒能、陷害忠良的反面人物,實屬是冤枉。
張士貴到達平壤以後,和張玄素、王玄策、牛進達等人商量,決定徵調20萬原高句麗人,10萬倭奴人,由唐軍部隊監督,在大唐海軍的配合下,首先攻打百濟。
642年9月12日凌晨,唐軍不宣而戰,水陸並進,進入了百濟境內,百濟國王僅僅抵抗了三天,就投降了。
接著,唐軍對新羅發動了進攻,遇到了新羅人的頑強抵抗,經過兩個月的戰鬥,新羅的軍隊,雖然取得了好幾次勝利,殲滅了唐軍臨時組編高句麗人和倭奴人的部隊不下10萬人,但是他們自己的實力,也受到了相當大的消耗。
最終,唐軍出動了主力部隊,打垮了新羅軍隊,新羅女王自盡身亡。
解決了朝鮮半島問題,扶餘國王主動將扶余併入了大唐。
至此,大唐的東北部已經全部統一了。
大唐高層的目光開始轉向了西南地區,首先進入大唐視野的就是吐谷渾。
643年春節。
吐谷渾諾曷缽可汗接到大唐皇帝李的邀請,前來長安過春節。
諾曷缽可汗是農曆25號到達長安的,李這些天來,基本上就是陪著他喝酒聊天。阿史那晴和他熟悉,也一直作陪。
在此期間,他們沒有談起一件公事,除了欣賞歌舞,就是喝酒,期間,李孝恭出面接待了他一下,然後安排他到長安大世界,享受了倭奴人和高句麗美女的愛情。
儘管諾曷缽可汗受到的接待規格極高,內容也極其豐富,但是,他心裡卻很難受。
這半年多,大唐的臣屬國基本上都納入了大唐的版圖。諾曷缽可汗就知道,吐谷渾遲早也會有這一天。
吐谷渾夾在吐蕃和大唐之間,沒有任何擴張的餘地,吐蕃一直想吞併吐谷渾,大唐想法也是一樣的。
自從吐谷渾成為了大唐的臣屬國以後,大唐一直在吐谷渾駐紮著一個精銳的騎兵師,不久前,吐谷渾的軍隊2萬人被抽調到了波斯帝國,大唐要想吞併吐谷渾是很輕鬆的事情。
諾曷缽可汗知道吐谷渾沒有別的出路,可是自己的基業落入別人手中,實在是有些不甘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