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5 頁)
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註釋】民之飢:人民之所以飢寒貧窮。
統治者窮奢極欲愈甚,苛捐雜稅就愈多,人民所剩財物就愈少。人民的飢寒,就是因統治者的貪婪不道所造成。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政在得人,不在員多。一國三公,政出多門, 機構臃腫,十羊九牧,以一奉百,歷來是為政大忌。去冗官,用良吏,以撫疲民,是經濟起飛的必要前提。
【漫談】解放初期,一個鄉里幹部只有幾名,而現在竟達百多名,他們的工資哪裡來?從七十年代中央就說要精簡,可為什麼越簡越多?為什麼工人下崗那麼易,而幹部下崗卻這麼難?為什麼工人下崗後立刻就沒了工資,而幹部下崗(美其名為:〃輪崗〃)後卻仍吃俸祿?
【漫談】我們國家在談到稅收時,常洋洋得意的宣佈,今年又超額完成稅收任務。似乎收的這稅款是天外飛財,豈不知這過高的稅收和亂收費、亂罰款將會抑制人們的營業熱情。
有關研究說明:在稅率上升到達某一臨界點之前,財政收入將隨著稅率上升而增長,但增長率遞減;到達某一臨界點之後,稅率上升將導致財政收入遞減。因此,嚴格控制國家支出,進行適當減稅反而卻能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當年哀公曾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註釋】民之難治:人民之所以難以治理。有為:指執政者主觀妄為。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所以,聖人治政,只是輔萬物之自然而已。輔萬物之自然,萬物則自生自成,皆自生自成,故能無不為。上尚為好施,民則竭求妄作;上澹泊寡欲,民將淳樸自化。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亂,皆由上不由下,而是上行下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範應元說:〃庫藏之物,民之膏血也,何況酷吏非法誅求,視天之民反不如豬狗!吏餘珍饌,民乏糟糠,以致怒氣沖天,禍亂斯作,是以難治也。〃
【漫談】李光耀說,我有機會略窺中國政府運作的方式……疊床架屋,權力機關共有四層:中央、省級、市或縣級、區。在理論上,中央頒佈的書面指示,全國各地一律推行。然而實際上各級政府常常為了搶地盤,勢如水火,你爭我奪。每個部門都死保各自的權益,想方設法擴大權力範圍。部門內部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的現象屢見不鮮。公共服務和政治任命之間沒有區別。職務權威至高無上,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確保自己的權力。要飛黃騰達,或者下海從商,權力是或明或暗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註釋】輕死:看輕死亡,意謂為了貪慾而不懼怕死亡。求生之厚:貪求生活的奢侈、豐厚。
國家之敗,緣由官邪;貪鄙在帥不在下,教訓在政不在民。官吏清廉,為善者皆勸;官邪吏鄙,不善者競進。故上多事則下多型,上多求則下交爭。下之事上,不從其所令,而從其所行。上好之者,下必甚矣。既然有權有勢者的生活這麼豐厚,活得這麼有滋有味,人民在其誘惑之下,也就不懼怕法律,無論如何也要同在上者一樣,〃瀟灑走一回〃,若為此而死亡,也在所不惜。
蘇轍說:〃上以有為導民,民以有為應之,故多事而難治。上以利慾先民,民亦爭厚其生,故輕死而求利不厭。〃範應元說:〃秦皇漢武,焚書坑儒,反道德恣情縱欲,苦萬民以自貴,故民適以輕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