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2/4 頁)
、四塊錢。
如果一對夫妻帶三個孩子,在這個時候,這還算孩子少的人家。當然,很多人家孩子多,但大孩子陸續能幹活掙工分,也能為家裡減輕點負擔。
一對夫妻,一年的總收入才一百一十元,全家五口一年的口糧錢就得一百二十塊左右,這就意味著還有可能要欠生產隊的錢才能領夠一年的糧食,哪裡還能拿七、八元錢給孩子上學呢。
所以,就二道坎大隊來說,學齡兒童的入學率還是很低的。而且,周晚晚估計,這個時候其他地方的情況也差不多。
當然,這個演算法也不是絕對,有可能年景好,生產隊多收了一些糧食,一個工分就能多算幾分錢。但是也有可能年景不好,糧食根本就不夠分,別說錢,一家子一年分到的糧食只夠吃半年,剩下那半年的虧空就得拿野菜、地瓜、土豆這些東西填補,更不用想上學的事了。
周家的情況在三家屯甚至整個二道坎大隊都算不錯的。周家勞動力多,拿受災前的1957年來說,周家三代十一個勞動力,四個兒子和周富掙一等工分,周老頭、三個媳婦和周平、周娟掙二等工分,周家那一年的收入有五百九十多塊,除去一家十八口加上週紅香母子四口總共二十二口人的口糧錢五百一十四元,周家還能從隊裡領回七十多元錢。雖然這七十多元錢裡包括了周家十八口人全年的衣裳鞋襪、油鹽醬醋、人情來往、生病醫藥、兒女親事等等雜七雜八的費用,但是比起那些領了口糧還欠隊裡錢的人家是要好多了。
當然,這是按好年景來算的,曾經有兩三年,生產隊沒錢可發,掙了工分也白掙,那也只能挺著,熬著,祈禱明年能有個好年景了。
雖然這樣好好壞壞地熬著,周家還是能供得起孩子上學的,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周娟、周富、周平這幾個大的在上學的年紀還是戰亂,就沒辦法了。到了周軍該上學的時候,被王鳳英拿大柳條子追著滿屯子跑他也不肯去上學,最後沒辦法只能罷休。
周陽從小就愛幹活,而且特別會幹活,所以周老太太壓根兒就沒想過讓他上學,一個註定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上學浪費那個錢幹啥?可李秀華不這麼想,她還是頂著周老太太的咒罵送周陽上學了。周老太太不給拿學費她就去求老隊長,讓他給開證明,先欠著,等到秋隊裡發錢了再給。這時候有一些人家實在是沒錢給孩子交學費,就是這麼幹的。到生產隊發錢的時候,孩子的學費是直接從隊裡拿給學校的,想賴帳都不行。
第四十三章 失學
可週陽的學還是沒上成。周陽九歲上學,周紅英那年八歲,也去上學了。李秀華從小就羨慕文化人,甚至還跟一個嫁到她孃家村裡的一個老秀才的女兒學過認字,所以她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機會上學讀書。在周陽上學前,李秀華就教過他一些簡單的知識,周陽又聰明,所以上學以後就把沒有一點基礎的周紅英給比下去了。
周紅英在家裡掐尖習慣了,在學校竟然被自己的侄子給壓過一頭,怎麼都接受不了,回家就跟周老太太哭鬧,不肯再去上學。
那時候周紅香因為沒文化,已經徹底沒有了安排工作的可能了,周老太太把出人頭地的希望都放在了周紅英身上,當然不能允許小女兒就這樣被耽誤了。她立刻把周家鬧翻了天,簡直是拿命來跟李秀華拼,勒令周陽必須退學,要不然他們母子就滾出周家去!
李秀華的性子一直很溫和,幾乎沒跟什麼人紅過臉。但在這件事上卻死活不肯妥協,她也不跟周老太太吵鬧,每天的活也一點都不少幹,但任周老太太怎麼哭鬧撒潑,甚至周老太太帶著周紅英還對她動了手,她就是不鬆口。更不許周陽提退學的事。
這樣僵持了好多天,周老頭髮話了。周老太太已經把家裡鬧得快過不下去了,飯也吃不好,覺都不讓人睡消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