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第1/3 頁)
&ldo;文革&rdo;期間,應該說,林彪對我父親是念了一點舊情的,否則父親的處境可能更糟。也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時父親只分管科技工作,手中沒握有兵權,沒擋他的路,所以他手下留情了。否則他也不會客氣的。一個想篡黨奪權的人,是不會顧及什麼情面的。
父親在寫回憶錄時,如何寫林彪,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林彪屬於歷史上必須否定的人物,但他也不是一無是處,他也有長處,首先他有很多戰功,也是個有本事的人,不然他怎麼會到副統帥的位置上面?有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每到關鍵時候,毛澤東就會想到林彪。長徵,一軍團是最主要的主力軍團。長徵結束,到達陝北,三軍團合併到一軍團,毛澤東仍然讓林彪當軍團長。西征的時候,彭德懷去指揮,毛澤東讓林彪去辦學校,當紅軍大學的校長,這似乎是個更重要的崗位。抗戰開始,一軍團改編為115師,115師是三個師裡麵人數最多的,林彪又來當師長了,而且開赴華北前線時,115師首先出徵,另兩個師在後面跟進。抗戰結束,中央決定搶佔東北,全國支援東北,毛澤東又把因傷久疏戰陣的林彪派過去了,如此的重擔交給他,說明毛澤東十分相信他。平津戰役,林彪的部隊唱主角。之後,大軍南下,又把林彪放到了重要方向上,打湖南、廣東、廣西方向,因為敵人有戰鬥力的部隊,大多在這個方向,截斷了這個方向,就等於把敵人海上、陸上的通道堵住了。到了抗美援朝,毛澤東首先想到林彪,林彪託病不去,才派彭德懷去的。1959年廬山會議,毛澤東拿下了彭德懷,又想起了林彪,把他扶上來了。到了&ldo;文革&rdo;,毛澤東把他樹為&ldo;接班人&rdo;。這充分說明,林彪在毛澤東眼裡,是堪當大任的,他一度是毛澤東最信任的人。
面對複雜的林彪,面對複雜的歷史,在寫回憶錄時,父親定下的指導思想是:林彪的長處糅合在歷史程序中,分散開來寫,免得寫集中了,有&ldo;歌頌&rdo;他之嫌,他的短處、錯誤一小部分也是分開來寫,大部分集中來寫。這就有了成書後的一節:關於林彪的幾個問題。
回憶錄出版後,父親收到大量讀者來信,有些讀者說,你聶帥沒有實事求是,林彪出事了,你就把林彪說成一無是處,林彪壞,是後來壞。也許,林彪的幾個問題也糅合在歷史程序當中來寫就好了,集中起來寫,似乎給人一個印象:聶帥不實事求是,光說林彪的壞話。
其實,父親說了他不少的優點,只是分散在各章節中,不顯眼罷了。
那是八十年代初,政治上還沒有像現在這樣開放,能夠寫到這個份上,也有讀者說,已經比較實事求是了。
後來許多書籍和影視劇,寫到林彪時,就源自於父親的回憶錄。人們認可它,說明父親講的故事是真實的,可信的。
靠一本回憶錄,能夠影響那麼多的讀者,能夠給大夥提供學習和批評的資料,是父親晚年感到欣慰的事情之一。
上個世紀80年代末,父親老家的遠房堂弟、在四川省擔任領導工作的聶榮貴來看望他,他問道:&ldo;我送你的書你看了嗎?&rdo;聶榮貴說:&ldo;看過了。&rdo;這裡說的書,就是他的回憶錄。
他對聶榮貴說:&ldo;這是我的歷史交待,革命那麼多年,我對黨沒作出什麼重大貢獻,但是黨交給我的任務都完成了,我沒有做什麼對不住黨的事情。我已經90歲了,比毛主席、周總理、許多老帥,活的時間都長。我的回憶錄寫好了,我的歷史交待清楚了,現在我去見馬克思,死而無憾了。&rdo; 中國元帥與日本孤女(1) 連載:山高水長 作者:聶力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2年5月16日,父親逝世的第二天,治喪委員會收到兩封來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