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 第018章 以命換命保銳卒(第1/2 頁)
“魏軍卻是不可全然信任也,然兵之何出焉?”田單繼續問道。
“便從軍中出也!”趙括淡淡地說道:“丹水對峙多日,想來秦軍也已探明韓王山中為我軍精銳,而大糧山中為我軍輜重所在,其多民壯也。”
廉頗聞言,也不避諱,當即點點頭說道:“秦軍探馬日夜探查,想來此事並不能瞞過秦軍也。”
趙括隨即說道:“那便好,要的就是秦軍知曉。”
見二人還不是很明白,趙括也不藏著掖著,繼續解釋道:“本將到後,即行決定要轉守為攻,調兵遣將在所難免,那此時將廉頗老將軍的一些戰將換下,換成本將之人,當是再自然不過,秦軍定然不致生疑,然否?”
“然也!”廉頗與田單雙雙點頭。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既欲行進攻諸事,本將派軍押送大糧山中糧秣前來營中,亦是應有之意否?”趙括繼續循循善誘道。
“那是自然!”廉頗繼續點頭道。
“既然如此,廉頗將軍麾下之將及其本部之兵馬,被本將派去運糧也是合情合理的了?同時,趁著廉頗將軍的心腹被徐徐派出,本將對大軍重新整編,以進一步消除廉頗將軍的影響,想必武安君白起也是能理解的了?”趙括繼續說道。
聞言的廉頗剛想繼續答應,忽的腦海之中精光一閃,似是想到了什麼,隨即便看向了一旁的田單。
只見田單也是略略點頭,顯然已經想到了趙括的想法,緩緩說道:“李代桃僵。”
“然也!”趙括點點頭說道:“去時數萬精兵,回時摻入半數民壯,便是以秦軍探馬之能,僅從服飾觀察也不足以察之,且我軍混編之後,想要察覺,更是難上加難。而不過三兩日,西渡,探馬便會將重點放到我西渡之大軍之上,只要大糧山中低調行事,藏個一兩月卻也不是問題。”
“只是如此,西渡之大軍,戰力再度削弱,在包圍圈中,恐怕……”廉頗有些擔心地說道,但話未說完便已經反應了過來——慈不掌兵!
掐斷話頭的廉頗,隨即繼續與趙括討論起換兵的細節來,顯然已經預設了趙括“李代桃僵”的做法。
雖然趙軍之中堪稱精銳的部隊尚不足二十萬,其餘的部隊戰力都算是一般,但即便是再一般的部隊,經歷過三年的血雨洗禮,也不是一般的青壯所能夠比擬的。
青壯與一般的軍士的差距,幾乎是一眼可見,更何況趙括的意思顯然是用青壯替代真正精銳的大軍,其戰力的減損可見一斑。
也因此如何換是個問題,換出多少來更是問題。
換少了吧,冒著被秦軍識破,整個戰役功虧一簣的巨大風險,顯然有些不值當,更是無法左右之後的戰事;
可若是換得多了,一來容易被秦軍所偵知,而來羸弱的戰力,容易導致一觸即潰,若是因此造成連鎖反應,那就更是悔之莫及了。
趙括這個“始作俑者”自然明白,而田單、廉頗兩位宿將更是清楚,也正是因為如此,二人對這個數字遲遲爭論不下。
“十萬!”趙括一開口便是王炸,一口氣就要將近半的精銳部隊抽出,若是按照戰力細細算來,這十萬精銳大軍幾乎是如今趙軍總戰力的三分之一了。一旦抽出,對整個戰線的影響不可謂影響不大。
趙括的決斷也不是無的放矢地貿然行動。趙括判斷,秦軍為了誘惑自己孤軍深入,丹水壁壘雖然會很慘烈,但所剩下的精銳足以攻破之,而到了被困之後,自己的大軍既被圍困,又將面臨著斷糧的危急,戰力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當然,更重要的是趙括認為,非十萬精銳不足以定鼎最終之勝局。
此言既出,田單與廉頗頓時啞然,自己這些人千方百計地不就是想要扭轉必敗的乾坤嗎?若是最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