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序章帝國的落日
清光緒三十四年十月(1908 年n 月),嚴酷的冬季過早地籠罩了北國礦野,凜冽的北風裹挾著枯枝敗葉,在古都北京大街小巷竄動不息。神聖威嚴、王氣逼人的紫禁城,瀰漫著厚重的沉寂、神秘和緊張氣氛。
十月十四日深夜,中南海儀鴦殿四周一片漆黑,幾棵古樹的枝條在朔風的吹動中,不時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夜幕的遮掩下,太監宮女在殿角亭廊無聲又緊張不安地來回穿行。此時,寬敞的儀鶯殿內,儘管陳設未改.華麗依舊,卻沉寂得令人恐怖。幾支特製的紅色御用蠟燭端放在御案上,飄忽蕩動的火苗映照著不遠處那垂掛的黃色韓帳。韓帳內的軟床上,側臥著一個女人,跳動的燭光透過半邊撩起的韓帳縫隙,灑到她那落葉一樣枯黃並夾雜著幾絲滲白的臉― 這張臉由於身心的極度痛苦而不時地抽動,原本被脂粉填平的褶皺,隨著連續的扭動,像蛛網一樣在整個面部、脖頸慢慢散開凸現出來,同那不時順動著的滿頭青絲,形成了一個鬼氣四散、駭人心魄的迷濛景觀。
― 這就是大清帝國權傾朝野、威震四海、最為顯赫和高貴的慈禧皇太后。現在,她要死了。
2 /日暮東俊
隨著幾聲痛苦但極其微弱的呻吟,她的身子在不住地抽搐、顫抖,兩條於瘦的小腿伸開,蜷回,又伸開。看得出,在即將擁抱死神的最後日子,她是那樣的不情願,又是那樣的子心不甘。但當她想要將己經瘦脫乾癟的軀體翻卷時,卻總未能如願― 或許,只有此時.她才真正意識到,命運不可抗拒了,她應該為那個關乎大清帝國命運的千古大事,做出最後的抉擇了。昏暗的燭光下,她痛苦地閉上了眼睛,重複焦灼而沉重的思慮。翌日晨,慈禧在儀彎殿的病榻上召見了軍機首輔、慶親王奕助,令他即日起程赴河北遵化縣清東陵,檢視自己的陵寢工程― 這是慈禧在若於年前耗費大量金銀,為自己在普陀峪山峰下修建的陵寢。由於工程在不斷地修整,至今尚未全部完工,在自己即將撤手人寰之際,她不能不派朝廷重臣去做最後的安排。慶親王接命後,未敢有半點停留,即攜帶隨從火速趕赴東陵。訊息傳出,舉朝驚惶,哪怕是最愚笨的臣僚官宦也已預感到,本朝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就要發生了。
但是,所有的臣僚包括慶親王自己在內都沒有料到,慈禧讓奕劫火速奔走東俊的真正用意並不在自己喪事的安置,而她最為關心的也並不是自己陵寢修建的進度。事實上,這個陵寢早在多少年前,就按照她的意志修得富麗堂皇、固若金揚了,現在所要做的只不過是一些零碎的裝飾罷了,或好或壞亦無關在整個使區力壓群芳的大局了。那麼,慶親王出走東陵,到底意味著什麼?· 自光緒三十四年(1 卯8 年)六月,慈禧開始患病.雖經太醫張仲元等精心調理,仍久治不愈。進入這個冬天之後,’咳嗽加劇,並頭痛目倦.面目浮腫。至十月十日她74 歲生日時,由於重病纏身,且此時的光緒皇帝亦患重病,於是改為只在內廷行禮。此時的慈禧深知“皇帝之病,,必不能愈”,而自己又病入膏育,將不久於人世。因此,皇位的繼承間題,己成為刻不容緩的
序章帝國的落日/3
首要大事。她還深知,大清帝國在自己手中近半個世紀,已衰弱頹敗得千瘡百孔,極為不成樣子了。儘管後來有曾湘鄉、張南皮等重巨苦苦支撐,延緩了帝國全面崩潰的時日,但仍未擺脫它最終的命運。在這帝國的太陽行將西沉之日,皇位由誰繼承顯得格外重要。同時她還意識到,在這座表面看似平靜無波的紫禁城內,有幾十雙甚至更多的眼睛,正緊緊地盯著太和殿裡那把象徵著人生輝煌頂點和愛新覺羅氏最高榮耀的龍椅,稍有半點差錯,後果將不堪設想。這件關係著大清帝國前途命運的千古大事,慈禧已經思慮了許久,要不是她聽到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