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假意真心(第1/4 頁)
人頭落地,自有家屬收走屍體,圍觀的百姓也散了。
甄素英乘坐的馬車裡,她的陪嫁丫鬟忍淚勸道:“王妃,回去罷。”
另一個丫鬟扯了扯她的衣襟,又忙回身用袖子擦掉眼角溢位來的眼淚。
甄素英深吸一口氣:“給我漱口,敷眼,抿上頭髮。”
她雖沒掉一滴淚,可雙目發紅,兩頰紅腫,額角青筋凸起,鬢髮微亂,一看便知心緒有一番起伏。
兩個丫鬟忙起來,服侍她漱了口、擦過臉,將車座下的抽屜開啟,先取出兩個煮過剝了殼兒的雞蛋給她滾了臉,再將冰塊用帕子包了,替她敷在兩頰和眼睛上,再拿出西洋水銀鏡和頭油梳子抿子,給她細細抿上頭髮。
頭髮抿完,她的面色也恢復得差不多了,丫鬟們便重新給她上妝,將她眼角殘餘的紅暈都用粉蓋住,再上胭脂點面。
甄素英對鏡自觀,看已無一絲破綻,便命將她漱出的血水和用過的雞蛋都傾出去,方命駕車離去。
這輛馬車後面,有三個人或遠或近地跟隨著。
兩個人緊緊尾隨其後,看馬車沒有去往別處,只停在一處清淨巷口。北靜王妃被兩個丫鬟攙扶著下車,又上了一輛有北靜王府印記的朱輪車。
朱輪車被幾十個僕從簇擁著,向北靜王府行去,他們互相商量了幾句,便回去覆命了。
另一個人步伐輕盈,跟得不緊不慢。直到看見朱輪車停在北靜王府側門前,是北靜王妃本人下車回府,她原本所乘素車也進了角門,他才悄無聲息地離開。
甄素英下車進了府門,已有軟轎在門內等候。
她欲去太妃處請安,早有太妃身邊的嬤嬤候著,笑道:“太妃知道王妃必然累了,特命老奴過來,請王妃回去歇息,不必去給太妃問安。”
甄素英忙道:“多謝嬤嬤。只是母妃疼惜小輩,我卻不敢廢禮。”
那嬤嬤笑道:“王妃只管回去罷,不然不是辜負了太妃的心意?”
甄素英便轉向太妃所居北清殿的方向,遙遙行了禮,才乘軟轎回至北靜王府正殿靜賢殿之後的王妃住所,靜宜殿。
太妃派來的嬤嬤目送王妃所乘軟轎行得遠了,轉身回北清殿,向太妃回稟:“王妃莊重回府,未見失態。”
北靜太妃年還未滿四十,鵝蛋玉面,風韻猶存,卻只穿著石青褂子,蒼灰錦襖,不見分毫銀絲的烏髮只在腦後挽了個纂兒,戴一支滿綠翡翠銀釵,餘下別無裝飾。
她聽了回話,淡淡笑道:“還算懂事。”
嬤嬤亦笑道:“娘娘派人教導了王妃這半年,可見王妃學得不錯。”
太妃道:“是她自己家教就好,人也聰明,不然半年夠什麼。”
太妃能提甄家,嬤嬤卻不敢提,只在一旁賠笑。
本來王爺大婚是大喜的事,偏生王妃的孃家在這節骨眼上出了事,還是壞了名聲、讓萬人唾棄的大丑事。雖然王妃有陛下賜的縣君封號,又是從大明宮偏門抬出來成的婚,算是挽回了些,可往後人人提起北靜王妃,只會說她是甄氏罪人的女兒。
“承恩縣君”的“承恩”兩字,誰聽了不想起甄家從前的“承恩公”爵位?
北靜王府一年不算十二個莊子上的出息,光王爺的俸祿就有八千兩,哪裡又缺個縣君封號和一年三四百兩銀子呢?
北靜太妃吃了茶,便翻看經文,口中喃喃記誦。有先王的側妃、姬妾等過來請安,都是嬤嬤出去問明瞭無事,全讓回去了。
一時,北靜王水溶回府,也先來至北清殿請安。
太妃換了一副顏色,滿面是笑,不待水溶彎腰,就忙說:“免禮。”拉他在身邊坐了,細問寒溫飢渴:“今兒回來得倒晚,在外面吃過了?”又聞得他身上有些酒氣,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