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2 頁)
上午的識字課程完成,下午是思維發散的文化課。
文化課沒有固定內容,是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喜好和目前掌握的知識狀況,進行開放性教學。
山區附近的鄉村今年年初終於通上了電,可學校經費不足,加之沒有晚課,所以,學校至今仍未通電,若非要用時,都是藉助蠟燭和煤油燈。
在他們到來之際,靳豫找來了電工。
而電工此刻正在學校教室埋管道線路,想儘快為學校通上電。
教室被佔,下午的文化課,葉蕊便帶著孩子們在學校的操場上課。
山川巍峨,壯闊蒼茫,在這群山環繞的學校操場裡,那棵古老的楊樹下,同學們席地而坐。
葉蕊笑問他們:&ldo;關於我們甘肅省的文化資訊,你們都知道些什麼?&rdo;
大概是她態度親和,同學們倒也不會羞澀,大多時候都能暢所欲言。
此時,有位同學踴躍舉手,說:&ldo;秦國發源於甘肅河西。&rdo;
這個知識點相對小學生而言,是生僻了些,可竟有人知道。
葉蕊笑著盛讚這位同學博學,爾後跟他們解釋:&ldo;秦人最早是在甘肅河西為周王室養馬,那時的河西水草豐美,河湖眾多。秦人戰馬養得好,最終被周王室嘉獎,分封為一方諸侯。後來秦國經歷百年壯大,最終一統六國。&rdo;
在葉蕊詢問中,有同學談起敦煌,莫高窟,張掖。
雖然只是極為簡單文化資訊,可在如此閉塞的生存環境裡,能夠獲取到這麼多的文化內容,大概是他們對這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之心所驅使吧。
她幾乎能夠想見在那些知識獲得之時,孩子們那一雙雙真誠渴望的雙眼。
關於甘肅的文化資訊,後來有個同學說了兩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
&ldo;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rdo;
&ldo;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rdo;
對這兩首名垂千古的送別名篇進行講解,最後,延伸到了孩子們眼中的離別是什麼樣。
有學生反問她。
葉蕊人生順遂,並不曾經歷過多離別苦難。
她想了想,說到:&ldo;關於離別我最喜歡這句:從此,我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rdo;
她說完,便有同學自行開口,解釋他們眼中的離別。
&ldo;離別是我晚上不敢睡覺,抱住爸爸媽媽的胳膊,生怕他們離開。可我抱得再緊,他們還是趁我睡著後,偷偷出去打工。&rdo;
原本愛笑的小女孩,說著說著眼裡蓄滿了淚水。
&ldo;離別是爺爺漸漸冰涼的身體,我想抱他,我想跟他說我愛他,我永遠愛他,可他再也不會跟我說話了。&rdo;
調皮的小男生,將臉扭向一旁,不想讓別人看到他的軟弱。
&ldo;離別是爸爸說好了過年就回家,可我和媽媽等著盼著,最終,卻等來了他從建築工地上掉下來,當場死去的訊息。我們連他最後一面都見不到。&rdo;
素來沉默的小男生,話還未完就已哽咽。
這個年紀應該是最純真無憂的時候,可他們竟然經歷那麼多幼小心靈難以承受的痛。小小人兒眼裡的離別,早已浸滿世事風霜,那麼刻骨錐心。
葉蕊聽得鼻尖心頭儘是酸澀,再也忍不住流出淚來。
扭轉這傷心境況的是班上一個長得很好看,卻極少講話的小男生。
小男生靜靜地盯著葉蕊看,說:&ldo;我不想要離別,我想永遠跟蕊蕊在一起。&rdo;
學校裡所有的學生都尊稱她為&ldo;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