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
—朱勒·荷納(Jules Renard)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成為有錢人,另一些人窮畢生之力也無法翻身?”阻礙致富的障礙究竟屬於物質、精神或心理層次?我敢斷言,不曉得該如何著手才能致富的人,永遠也不會變有錢;而只要接受適當金錢教育,並抱持堅定的致富決心,人人都可以成為有錢人。
首先,拋開那些大家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所有對金錢的成見,以及金錢是萬惡之源的論調。這些信念只是父母、學校、精神、金融教育的產物,立基於對金錢的猜疑,以及對金錢基本運作規則的懵懂無知。它們只助長、強化大家廣泛接受的錯誤觀念,導致我們做出不當決定,或是對金錢抱持過於絕對的看法。
一般而言,這些偉大觀念泰半錯誤,只導致大家萌生不符現代生活的心態。將這些觀念和謊言奉為圭臬,直接結果是加劇貧富差距。
兩處矛盾證明大家對於金錢的行為態度多麼模稜兩可:
●絕大多數人渴望擁有金錢,金錢卻普遍受到厭惡。窮人藉此合理化自己的窮困狀態。富人選擇低調生活,不願張揚。
●許多人都希望或者喜歡賺更多的錢,卻鮮少有人試著去真正弄懂金錢運作規則,藉此獲取最大好處。這樣畏首畏尾的行為,多半源自對金錢基本運作的懵懂無知,或是擔憂他人的看法。
然而,我們天天都在使用金錢。“有錢人”懂得讓金錢為自己效力,對未來毫不憂心,“窮人”引頸期待每月的發薪日,一旦要把金錢投注在日常開銷以外的地方,便擔心失去它。在機會降臨時,這種膽怯反應往往麻痺或阻止他們行動。如此一來,他們錯失換邊的大好良機。
人人都需要填飽肚子、有房子遮風避雨,社會生活首先就是經濟關係,金錢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這也意味著我們的經濟行為和決定無可避免左右生活質量。所以說,我們只有兩個辦法:繼續發牢騷,或是馴服金錢。
如果你真心想致富,卻跟金錢鬧翻,我勸你儘快和它和好為妙。事實上,你要是壓根不喜歡金錢,不學著認識它,它絕無可能為你效力。
致富本身就是一項人類的偉大冒險,也是獨一無二的生活體驗。然而我們會發現,大家從沒準備好正確地面對它,學校教育更強化它神秘的一面,因為金錢從來不曾是課堂主題。學校僅僅傳授職場生活的知識,“遺忘”了日常生活的經濟層面。結果,由於對金錢運作缺乏認識,大多數年輕人陷入消費社會圈套,毫不猶豫地濫用信用貸款來支付現代生活的玩具。後果:許多還不滿二十五歲的人已經負債累累。
更糟糕的一點,這些人進入職場後,又毫不猶豫複製父母的生活模式。他們一生為了支付賬單、償還貸款、繳稅而賣力工作,一心仰賴政府來照應往後的退休生活。最後,他們不再是為了生活而工作,而是為了工作而生活。
英國人對金錢少些愛恨情仇,如果我說金錢在法國這種猶太基督教社會受到鄙視,大家想必早已瞭然於胸。世襲觀念導致這種典型的拉丁民族情結,而它正是阻礙致富的強大障礙。無論是宗教、教派或其他支配力的影響,許多人篤信幾乎不曾經過驗證的觀念,正是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導致人們的不當和錯誤行為。金錢也一樣。基於上述原因,我認為這是相當危險的作為。
一般而言,這些行為立基於心理或行為主義層次的觀念—所謂的限制性觀念。這些觀念只是築起柵欄,阻止我們付諸行動,同時生出這類藉口:“我辦不到,我沒有時間,我沒有錢”,通常因為保持一無所知、不去行動、什麼也不改變會更容易。
或者,為了因循舊規,為了方便起見,為了省卻心力,我們傾向複製父母舊有的模式生活,因為不更動主要典範(來自父母),等於不冒風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