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5 頁)
鼓足信心重新來過,繼續開始另一次試探。即使是失敗的摸索和試探,也並非毫無價值,雖無經驗可總結,也有教訓可吸取。
領導者面臨的問題總是紛繁複雜,需要解決的問題總是千頭萬緒,既存在著許多困難,又有風險,很難在短時間內面面俱到。所以要懂得掌握前進的步伐,循序漸進,從阻力、風險比較小的事情做起,從一些切實可行的事情做起。
任何一項大的事業決策,都是逐步完成的,正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急於求成從來都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摸著石頭過河,由點及面,循序漸進,穩步向前。對於領導者來說,逆境中的決策要更加重視決策方式,提升決策質量,以達到難中取勝的結果。
。。
第二節 身處危局要懂得求新求變(1)
一個人有堅強的意志,表現為不論面對什麼樣的事情,都能從容不迫地應對,即使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挫折,也能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正如馬寅初老先生所說:“寵辱不驚,閒看庭中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捲雲舒。”從容不迫、臨危不懼,是建立在胸有成竹的基礎上的。
因為他們對事物的發展瞭如指掌,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都有周密的安排,所以能夠做到處變不驚。諸葛亮的空城計,便是典型之舉。
馬謖不聽王平的建議,堅持在山頂紮寨,失掉了咽喉要地街亭,諸葛亮不得不開始有計劃地收兵。正在此時,司馬懿乘勝向西城殺來。諸葛亮所處的西城是一座空城。
這時候如果諸葛亮驚惶失措,不僅有被俘的危險,而且,潰敗逃跑將造成人員的巨大傷亡。諸葛亮分析了司馬懿多疑的性格,又考慮到司馬懿對他的印象:“諸葛亮一生從不弄險。”於是搞了個空城計。
諸葛亮那種從容不迫、處變不驚的態度,透過從容撫琴、與司馬懿對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倘若不是有所把握,有所掌控,事情一來,必定會亂了陣腳,失掉方寸。任何時候,對事情發展的可能性,都要做兩手準備,好的可能、壞的可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多元化、領導活動的時空跨度越來越大和個體中的參變數越來越多,領導物件的構成元素也越來越複雜。因此,在領導活動中產生一些突發、危急和棘手的事件並因此使組織陷入危機是難免的。
正因為如此,如何成功地處理突發事件和危機是每位領導者不能迴避的問題,也是每位領導者必須正視的挑戰。人的情緒以及有關心理活動常常會對實踐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由於各種實踐存在很大差別,這種影響究竟是好還是壞,有利還是有弊,則不是一致的,要視各種活動的內容而定,因事而異。
領導工作有其自身特有的規律,是一種科學有序地使用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的活動,輕重、緩急、多少、動靜有其特定要求。領導者置身其中,只有實事求是、理智平靜地考慮問題,處理問題,按其規律行事,才有可能順利實現預定的目標。任何驚慌、失措、憤怒、狂喜、悲痛,若不控制,都可能致使正常活動失態,發生混亂,造成嚴重的後果。
蘇洵在《心術》一文中就說道:“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誠然,古今中外,大凡出色的領導者幾乎都具有這一優秀的品質,那就是在任何時刻都能保持冷靜,處變不驚。
領導者是群龍之首,是一個群體的核心和中堅,各項工作何去何從均操縱於其手,繫於其身。領導者的情緒與思維狀態,絕非只是個人感情變化之事,而是與全域性和整體息息相關的。因而他又常常是部下效法、看齊的基準。群眾進行各項工作與活動,除了聽從領導者的號令外,還常常觀看其神態。也許領導者有時很微小的一言一行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